程序化交易者的夢想 在加勒比游艇上操盤
admin
吳子靖自1987年開始交易,已破產3次,如今他已非常擅長交易程序策略開發。聲稱要在論壇上與大家分享失敗經驗的他,面對有關程序化交易有時失效的質疑,還闡述了“人多的地方不要去,但人當然是多的要去”(指的是人開始多起來的時候可以擠進去,但人已很多時則要避開)的哲理。
在互聯網發達和程序交易技術成熟的今天,有錢且有閑的投資者,在游弋于加勒比海的私人游艇上看著電腦上千里之外全球市場的波動,由預先設定的交易程序發出一個個買賣指令,并非不可企及的夢想。
至少去年金融危機后名聲如日中天的文藝復興科技公司(Renaissance Technologies Corp)的西蒙斯,一位如今已屆七旬的數學奇才,并在去年對沖基金經理收入排行榜中力壓John Paulson(看空次級債泡沫而一舉成名)一頭,可以在加勒比海上放任其高頻套利系統進行日吸千金的程序化交易。
但將程序化交易當作提款機絕對是某些天價叫賣程序化交易模式的無良商人編造的神話。自稱“我是程序大師”的吳子靖,也在上周末論壇上承認有著 18年實戰經驗的他,如程序交易連錯4次,他也要去修改均有“半衰期”的程序,不過他堅持自己在資金管理要求方面一直是非常嚴謹的。
事實上,有著中國“模型先生”之稱的中國中期研究院常務副院長王紅英,即認為任何被自視為獨家秘笈的“交易模型”(包括高盛等大投行花血本打造的尖端秘密武器)其實并不神奇,而穩定收益的關鍵則在資金和風險管理的策略安排上。
中期國瑞煊投資管理有限公司創始人李斌,則將其程序化交易成功的因素歸結于紀律占六成,資金風險管理占三成,而技術模型僅占一成。其對外公開的程序化交易業績顯示,1997年起連續6年保持80%平均投資回報率,2003年4月至2004年2月通過境外渠道操作亦取得70%的資金回報率,2005年至今其管理的賬戶始終保持60%以上的年收益率水平。
有意思的是,去年底已賣出程序化交易終端1000多個的文華財經總經理尚守哲,作為這一中立程序化交易技術平臺提供商的創始人,則在上周末杭州舉行的“首屆中國期貨資產管理研討峰會”上面對“程序化的模型為什么自己不做,能夠掙錢為什么給我們做”的難題時,極富哲理地回答:自己不懂交易,也從來沒做過交易,像美國有很多生產武器的公司,美軍裝備的很多武器都是這些公司生產的,如果這些武器自己留著,那這些公司豈不可以把美國打敗,統一全球了,實際不會的。
只賣“武器”不做交易的文華財經,恰與近一兩年異軍突起的深圳交易開拓者科技有限公司形成有趣的對比,后者的總經理陳劍靈,2005年起在商品期貨使用無人值守的程序化交易系統,平均年收益率達126%。
不過,業內公開的秘密是,任何將測試結果吹得天花亂墜的程序交易模式在實戰中均得打3折,因實際交易中出、入市的點位與模擬交易中的假想價位有很大偏差。而有關報道,“海龜法則”交易的創始人丹尼斯的結局也并不怎樣。所以更加需要謹慎的對待。
就在歡呼“從今年開始到未來的十年是程序化交易、系統化交易發展的黃金十年”之際,雇用幾個不懂交易的“傻”博士編程,又讓幾個不懂期貨的年輕人看著程序化交易的盤,然后買舟任游于風光迷人的加勒比海,仍或將是已在國內交易上有所斬獲的程序交易者隱藏心中的夢想。夢想雖好,實際卻是困難總總,失敗風險更是可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