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VC期貨基本面資料:
PVC期貨是什么?大連商品交易所有一個PVC期貨品種,很多人都不明白PVC期貨是什么東西?PVC是一種硬塑膠材料,我們日常生活中經?吹降陌偕挠菜芫褪荘VC材料。
PVC期貨
PVC期貨,即以pvc作為標的物的期貨品種。PVC即聚氯乙烯,為熱塑性樹脂。與鋼材、木材、水泥并稱四大基礎建材,與PP、PE、ABS、PS并稱五大通用樹脂,是氯堿工業最大的有機耗氯產品。
聚氯乙烯PVC期貨合約
交易品種 聚氯乙烯
交易單位 5噸/手
報價單位 元(人民幣)/噸
最小變動價位 5元/噸
每日價格最大波動限制 上一交易日結算價的±5%
最低交易保證金 合約價值的7%
合約月份 1-12月
交易時間 每周一至周五9:00~10:15,10:30~11:30,13:30~15:00
最后交易日 合約月份第10個交易日
最后交割日 最后交易日后第3個交易日
交割等級 質量標準符合《懸浮法通用型聚氯乙烯樹脂(GB/T 5761-2006)》規定的SG5型一等品
和優等品
交割地點 大連商品交易所指定交割倉庫
交割方式 實物交割
交易代碼 V
上市交易所 大連商品交易所
pvc發展周期
從 PVC市場的中長期的波動來看,完成一個周期的時間段應該在3-4年左右。從1993年到現在,PVC市場共完成了5個繁榮發展和衰退周期。1994年,PVC 市場價格最高,產業發展最為繁榮,隨后市場迅速下跌,1996年達到一個低點,企業經營陷入困境;之后又開始了新一輪的繁榮,在1997年下半年重新站到第二個高點,并在1999年到達一個歷史性低點。在PVC的最近兩個周期內,也演繹了類似的 行情,在2005年底到2006年初,市場降到低點之后,一直處于上行通道,到2008年上半年達到了最高峰,下半年行情逆轉,在2008年底達到歷史性低點,受成本支撐,價格隨后小幅反彈。
目前我國PVC行業處于成熟期,步入高成本支撐的時代。 行業的生命發展周期包括四個發展階段:幼稚期,成長期,成熟期,衰退期。根據以上周期分析,中國的聚氯乙烯行業目前正處于成熟期。2003年到2005年行業獲得了長足的發展, 需求高速增長,技術漸趨定型,生產企業獲取了高額的利潤。在 利潤驅動下, 必然會使 生產 供給主體大量增加,產品也逐步向多樣、優質和低價方向發展,使得競爭加劇,市場的需求日趨飽和。生產廠商必須依靠追加生產,提高生產技術,降低成本,以及研制和開發新產品的方法來爭取競爭優勢,買方市場形成,行業盈利能力下降,新產品和產品的新用途開發更為困難, 行業進入壁壘提高,這是典型的產業成熟期的特征。
Pvc期貨波動規律
從中長期來看,每4年左右即完成一個PVC 市場價格周期,價格呈現三段式走勢特點:先緩慢持續上漲,到達周期高點后迅速到達周期低點,然后小幅反彈并持續低迷,直至下一個周期性上漲的到來。三個階段持續的時段大致比例為5:1:2。
從短期來看,將近4年來的價格周期用日價格數據表示,發現日價格波動走勢基本跟隨長期價格走勢,很少情況下會自行走出多個小波動周期。短期價格跟隨長期價格波動的特點非常明顯,易于投資者和套保者進行均衡預測價格的判斷,從而增加成功率。
相關性分析
PVC與LLDPE同屬于五大合成樹脂系列,因此有必要對PVC與其他合成樹脂商品價格相關性進行分析。從歷史數據可以看出,PP與PE之間的價格相關性很好,兩者之間的走勢非常一致,這主要由于他們具有相同的生產原料。原油在煉制成品油過程中,會同時產生乙烯和丙稀,他們分別是聚乙烯和聚丙烯的主要原料,1噸聚乙烯約需要1噸乙烯,聚丙烯與丙稀之間量的關系也是1:1,故本質上兩者之間的價值基本相當,因此,市場價格也基本一致。所以,我們只需要分析PVC和PE或PP某一種產品之間的價格相關性即可。
PVC主要企業
PVC生產廠家有90余家,在27個省市自治區都有分布,生產裝置平均規模不足10萬噸/年,而國際上聚氯乙烯裝置平均規模為15~20萬噸/年,最大裝置規模超過100萬噸/年。與發達國家相比差距更大,如美國,平均裝置規模為30萬噸/年,日本的PVC平均裝置規模為15萬噸/年。
PVC區域分析
從PVC產能的區域分布來看,PVC的產能主要集中在華北、西北、西南等地區。包括天津、山東等省市在內的華北地區是最大的PVC生產地,占全國產量的42%,其后依次為華東、華中、西北、西南等區域。從省市分布來看,山東是產量最大的省份,其后依次為天津、四川、江蘇、河南、新疆等省份,前10位的省市產量占國內 總產量的75%以上。
PVC產能情況
2000年我國PVC產能只有239萬噸。隨著國內經濟持續、高速增長,帶動了下游制品的生產,從而促進了PVC的需求增加。據統計,2000-2004年,我國PVC行業產能平均年增速為18%,在2004年以后,國內PVC的擴產擴能更加進入了高潮,2004-2008年的產能增長幅度高達28%,是五大通用合成樹脂中增速最快的品種。
PVC簡介
根據海關總署統計,2007年我國共進口PVC130.4萬噸,出口75.3萬噸。主要進出口海關有天津、上海、寧波、廣州、九江等。從海關統計表可以看出,聚氯乙烯在海關統計中有三個稅號,①稅號39041000:初級形狀的聚氯乙烯,未摻其他物質;②稅號:39042100,初級形狀未塑化的聚氯乙烯;③稅號39042200,初級形狀已塑化的聚氯乙烯。按照海關所列三個稅號,相關企業約有近千家。從進口企業名單分析,其中很大部分是下游加工企業,他們屬于直接用戶,因此進口價格對他們來說是相當重要的因素。此外,從對企業調研了解到,其中部分企業對PVC材料的要求也比較高,有些企業是屬于來料加工產品出口,因此會選擇進口料。
2007年,隨著我國入世過渡期的結束,國內市場將全面開放,市場競爭將更加激烈,同時國際原油價格變動、人民幣匯率變動等因素都將直接影響我國聚氯乙烯進出口格局變化,應密切關注。
PVC進口狀況
全國九成以上的聚氯乙烯樹脂進口集中流向東部沿海地區(廣東、上海、福建和江蘇)。從海關資料來看,聚氯乙烯進口消費省市前五位均為東部沿海省市。2007年初級形狀的聚氯乙烯進口消費省市有19個,主要進口流向為廣東省、上海市、福建省、江蘇省和山東省,前五位進口消費省市合計進口量占總進口量的97.48%,廣東省、上海市、福建省、江蘇省和山東省進口量分別占總進口量的74.64%、9.26%、6.04%、5.82%和1.72%(詳圖表)。從進口國家來看,美國、俄羅斯、日本、韓國、臺灣為主要的進口國家和地區。
從海關資料來看,2007年初級形狀的未塑化聚氯乙烯進口消費省市有17個,主要進口流向為河北省、廣東省、福建省、江蘇省和山東省,前五位進口消費省市合計進口量占總進口量的96.79%,河北省、廣東省、福建省、江蘇省和山東省進口量分別占總進口量的36.67%、23.11%、20.89%、14.39%和1.73%。
2007年初級形狀的已塑化聚氯乙烯進口消費省市有20個,主要進口流向為廣東省、上海市、江蘇省、浙江省和福建省,前五位進口消費省市合計進口量占總進口量的85.36%,廣東省、上海市、江蘇省、浙江省和福建省進口量分別占總進口量的48.81%、14.7%、10.61%、5.92%和5.32%。
2007年氯乙烯聚合物的廢塑料及下腳料進口消費省市有17個,主要進口流向為廣東省、湖南省和浙江省,前五位進口消費省市合計進口量占總進口量的
96.23%,廣東省、湖南省和浙江省進口量分別占總進口量的85.4%、3.67%和3.27%
PVC出口狀況
PVC生產快速發展,出口量逐年增多。隨著我國聚氯乙烯行業的快速發展,我國聚氯乙烯進出口格局發生了重大變化,出口迅速擴張,進口逐年減少。2007年我國共出口聚氯乙烯75.3萬噸,比2006年增長了50.8%,出口平均價格901美元/噸,較2006年上漲了16.7%;進口130.4萬噸,同比減少10.2%,進口平均價格達980美元/噸。
雖然我國聚氯乙烯出口絕對數量仍然遠遠少于進口,但與之前我國聚氯乙烯幾乎全部依靠進口,出口數量幾乎為零的進出口格局相比,我國聚氯乙烯行業已經發生了實質性的飛躍,出口擴張速度也居五大合成樹脂之首。
自2003年中國對原產于美國、韓國、日本、俄羅斯和中國臺灣地區的進口PVC征收反傾銷稅(商務部2003年第48號公告)后,中國PVC生產快速發展,出口量逐年增多。
我國聚氯乙烯出口以一般貿易方式為主,進口則以加工貿易為主。2007年,我國以一般貿易方式出口聚氯乙烯48.9萬噸,同比增長35.5%,占全部出口數量的65%,出口平均價格884美元/噸,同比增長16.2%;另外,以進料加工貿易方式出口也有一定增長,出口數量達24.3萬噸,同比增長84%。保稅區倉儲轉口貨物以及邊境小額貿易均有大幅增長,增幅在500%以上。
中國PVC出口市場相對分散,統計數據顯示,2007年我國共向全世界119個國家(地區)出口了聚氯乙烯,其中,印度和俄羅斯是其中最主要的兩個出口國家。2007年,我國向印度出口25.6萬噸,同比大幅增長116.6%,出口數量占全部出口數量的34%,出口平均價格841美元/噸;向俄羅斯出口10.6萬噸,增長185%,出口數量占全部出口的14%,出口平均價格984美元/噸。
PVC期貨交易
PVC主要功能
為PVC企業提供回避和轉移風險的工具
2008年,我國PVC行業受到國際金融危機、自然災害、政策調整及上游原料價格上漲、下游需求萎縮等眾多不利因素影響,生存陷入困境。去年7月份以后國際原油價格暴跌導致PVC價格由每噸9000元一路下跌到11月份的5000元,給PVC生產企業帶來了很大沖擊。近期受電石價格上漲及企業停車檢修等因素影響,PVC價格又反彈到每噸6300-6400元左右。
由于缺乏價格預警機制,PVC現貨價格的大起大落導致生產企業在價格反彈時不敢提高開工率以彌補前期虧損,貿易企業也因看不清方向而不敢擴大經營規模,只能眼睜睜地看著企業虧損,價格在漲跌過程中沒有有效規避風險的工具。而大商所PVC期貨的推出,將成為相關企業回避和轉移風險的重要工具,進一步優化國內化工行業的生產結構,同時也將為投資者提供更多的投資機會。
價格發現助企業擺脫盲目
期貨價格特有的價格發現功能有助于企業實現穩定經營,行業實現可持續發展。目前我國PVC行業缺少集中權威的參考價格,而PVC期貨推出以后,市場可以根據期貨的價格發現功能,預測未來現貨產品價格。
有助于優化PVC價格形成機制
雖然2008年我國PVC產量和消費量分別達到882萬噸、925萬噸,已成為世界上最大的PVC生產國和消費國,但由于目前我國的氯堿企業多而分散,定價有較大的隨機性,定價話語權較弱。一旦PVC期貨推出,將為PVC行業樹立價格標桿,我國PVC行業將借助PVC期貨的力量,像目前的大豆和銅期貨那樣,在區域內獲得一定的定價權。而在PVC國際貿易中,我國已經由凈進口國逐漸轉變成凈出口國,因此開展PVC期貨交易有利于取得國際定價權,企業在原料與產品的國際貿易中能夠取得更多的話語權。
PVC期貨消費
PVC消費狀況
處于PVC產業鏈下游的是塑料加工企業,按產品類型分,PVC加工企業主要是管材、異型材等塑料加工企業,根據中國塑料加工協會提供的統計數據,截止到2006年年底,PVC加工企業有1097家。近些年我國PVC消費穩定增長。
從中國PVC產業鏈格局看,我國PVC產業鏈布局有這樣一個特點,電石法PVC原料的生產主要集中在新疆、寧夏、內蒙等煤炭資源較多的省份,而下游加工企業更多的集中在天津、山東、河北、浙江、遼寧等省市,同時形成了幾個規模較大的塑料交易市場和電子交易市場,如浙江余姚的塑料市場、廣東的塑料交易所、山東臨沂、江蘇張家港等。
由于PVC有一定量的進出口,受下游加工市場分布和塑料制品出口企業的地域分布等影響,PVC制品企業大都集中在廣東、浙江、江蘇、山東等省市,其他中部和沿海省市均有為數較多的生產企業。
消費特點
華北地區 : PVC產能大于當地加工行業需求量,每年約35%-40%貨源銷往全國各地,以江浙\閩粵\滬即長三角\珠三角為重點銷售地區,因為這些地區PVC加工行業發展迅速,很多為出口為主的合資企業,一方面成為來料加工\進料加工的主要基地大量進口國外樹脂,另一方面大量吸納國產樹脂,因此是國產PVC樹脂銷售聚集地區.由于華北地理位置戰局交通運輸優勢,隨著近幾年運輸瓶頸和運費不斷上漲,周邊地區銷售已成為各PVC生產企業銷售重點。
華東地區 : 生產企業相對比較聚集,生產工藝復雜,包括電石法\乙烯法及混合法三種工藝,銷售重點集中在省內及周邊地區,上海氯堿\江東化工及無錫化工在江浙滬地區的銷量占總銷量的70%-85%.上海\南京\溫州\杭州\臺州是該地區進口貨源集散地,大量遠洋及近洋PVC樹脂貨源由此發散到華東各市場.當地從事PVC貿易的中間商也較密集,承擔代理華北\東北\西北和華中地區氯堿企業PVC銷售,主要面對中小型加工企業。
華南地區 : 閩南及廣東市場只有南寧化工和東南電化兩家PVC生產企業規模較大,但需求量卻名列全國之首.福建南寧化工產能12萬噸,但福建市場PVC需求量100多萬噸,很多需要其他地區及進口貨源的補給.廣東省仍是國內PVC進口加工最大集散地.珠三角PVC貿易商是全國最聚集的地區,廣東PVC市場是全國PVC市場的晴雨表.番禺下游主要是電線電纜,東莞下游主要是塑鋼門窗,汕頭下游主要是拖鞋鞋底類,佛山順德下游主要是管材。廣東、浙江、福建、山東和江蘇省份消費之和約占全國總銷量的70%。
本文由東方銅牛網整理編輯,轉載 PVC期貨基本面資料-期貨入門 請注明文章地址。
投資有風險,入市須謹慎。東方銅牛網提醒交易者進行專業的交易知識學習很有必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