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 到底最后是誰在割誰的韭菜呢
admin
法律真的很好玩,交易標的發(fā)行者,如果不向公眾公示風險,很可能會被認定是犯罪,罪名是詐騙。可事實上,這本來完全不用公示的!——一切的交易都有風險,交易者應(yīng)該進場之前自己就明白的!
可惜,“韭菜”們就是那么沖動,沖進來的時候,不閱讀、不思考、不學(xué)習(xí),他們之所以一沖進來就“買買買”,理由非常簡單,“別人已經(jīng)賺到錢了!”——保護“韭菜”真的非常不容易。
“被套了”之后才開始研究“價值投資”的,都是善良的韭菜,因為他們起碼還在“默默地承擔自己錯誤決策所帶來的損失”,而后希望通過“學(xué)習(xí)”改善自己的遭遇。
更極端的“韭菜”,其實是更常見的“韭菜”,一般都是要“維權(quán)”的!再一次,他們要“討個說法”,討一個讓自己舒服的說法。
2018年7月,雷軍的小米在香港上市,當天破發(fā)(跌破發(fā)行價)。很多二級市場的投資人成了“高位接盤者”而“被套”,很多人成了所謂“被割的韭菜”,那么,請問,“割韭菜”的人是雷軍嗎?
在這種情況下,因為自己被套,認為自己被雷軍割了韭菜的人,真的思維混亂,以至于他們完全不應(yīng)該進入交易市場,因為他們不僅自己邏輯混亂,并且完全沒有為自己的決策和行為負責的能力——能力這個東西,不是自己以為有就可以的,是吧?
今天全球市值排名最靠前的Facebook當年上市也破發(fā)了呢!請問:
如果當年破發(fā)之前買Facebook股票的人在破發(fā)的時候并沒有“割肉”而是持有到今天,他是賺錢了呢?還是賺錢了呢?!
顯然,這樣的人沒有“被割韭菜”,并且,他們也不是靠“割韭菜”賺到的錢,不是嗎?!
仔細觀察,你會看到真相:
所謂的“韭菜”其實常常并不是被別人割,在更多的情況下,他們是被自己割的!
他們犯的錯誤拆解開來有三個:
· 先是不能正確識別價值和價格,做出了錯誤的購買決定;
· 而后依然不能正確識別價值和價格,所以做出了錯誤的出售決定;
· 最后還是不能正確識別價值和價格,但是全然不自知,認為是別人欺騙了他們,自己“被割了韭菜”……
以上,我們討論的是好資產(chǎn)的交易。市場上有沒有壞的資產(chǎn)呢?(注意,是“壞”的,而不是“不好的”,這兩者之間也有很大的區(qū)別,不應(yīng)該混淆。)當然有!市場上不僅有壞的資產(chǎn),還有很多欺騙。惡意操縱市場,內(nèi)部不當交易,違規(guī)利益輸送……無數(shù)變種。在現(xiàn)實的交易市場(比如股票市場)里,法律法規(guī)發(fā)展完善了這么多年,以上的惡行也從來沒有被鏟除干凈過,法律是滯后的,壞人是不斷進步的……區(qū)塊鏈世界里呢?在一個法律更不完善、更為落后的世界里,當然壞的資產(chǎn)更多,欺騙也更多!
再進一步,利用“韭菜”的認知落后、認知缺陷,誘導(dǎo)韭菜“高價接盤”再想辦法讓他們“揮刀自宮”的,絕對是壞人,雖然有時候法律還跟不上,但,他們是確定的壞人。這有點像什么呢?在街上你偶爾會看到故意把自己的車牌掩蓋或者部分掩蓋(你見過用泥巴抹在車牌上以至于三兩個數(shù)字或字母被蓋住的吧?)的人,是“確定的壞人”,為什么呢?因為這種人在還沒被抓的時候就已經(jīng)準備好了逃避責任……所以,他們是“確定的壞人”。
說實話,你還沒見過更狠的“韭菜”呢!
他們知道自己“被割”了,所以決定要堅持到“自己能割別人”,在這個過程中,若是誰竟然戳穿了真相,妨礙了“自己將要割韭菜的機會”,他就跟誰拼命。
有興趣的話,你可以在網(wǎng)上搜索一下“南京錢寶網(wǎng)”事件。很多所謂的“投資人”明知道他們參與的是個龐氏騙局,但,他們是這么想的:
在我還沒有解套之前,錢寶網(wǎng)若是垮了,那我不就成了無可救藥的受害者了嗎?
所以,在找到下一批受害者之前,錢寶網(wǎng)是不能垮的!現(xiàn)在你知道“韭菜”多嚇人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