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把握期貨投資機會進行盈利
admin
我們做交易的目的就是把握趨勢,盈利的前提條件就是趨勢必須要判斷準確。而各個品種的影響因素不同,交易機會也是不同的。對于豆類期貨而言,總體的趨勢可以分為長期趨勢、中期趨勢和短期趨勢。接下來,我們把影響豆類價格的主要因素做一個歸類,投資者可依次來判斷哪些因素影響價格的長期趨勢、中期趨勢、短期趨勢,并可根據不同階段對價格產生不同的影響而調整操作策略。
第一,長期趨勢是由經濟、金融因素等大環境決定的。比如通貨膨脹、美元的貶值、經濟的衰退等。
第二,是供求關系,豆類商品的供求關系決定了商品的中期趨勢。例如,大豆某一年減產,價格上漲了,第二年播種面積馬上就會大幅增加。只要天氣一好轉,生長狀況良好,最終豐收,價格便會下跌。
第三,是投機力量起到推波助瀾的作用。
這三種方式如果運用得當,基本就會把握好整體價格的走勢。當長期、中期、短期因素的利好或利空同時出現時,一定會出現超級行情。舉例來說,在影響價格的因素中,通貨膨脹已經出現,利好價格,而大豆又是減產的,長期因素和中期因素方向一致。這個時候投機力量一定也是看漲的,主力往往會持有大量的多單,2007年與2008年就是這樣的行情。當第一因素和第二因素出現矛盾的時候,第三因素來決定方向。例如一波行情啟動是因為通貨膨脹的因素導致的,那么什么時候通貨膨脹結束,價格也結束上漲。
為了便于投資者能夠更好地對這種方法進行應用,我們結合歷史行情來做一下簡要說明。
【案例5-1】
以2006年至2008年大豆的走勢為例,2006/2007年度美國的大豆達到歷史性的大豐收,總產量為8700萬噸,這是以前從來沒有過的。從第二因素,也就是供求關系的角度來說是利空的,但大豆期貨價格在550美分/蒲式耳附近就是無法下跌,反而當時很多基金在購買大豆合約。按照法則來分類的話,就是當時的經濟因素,屬于第一因素范圍之內。
這時,第一因素與第二因素是相互矛盾的,由于大量的基金購買,第三范圍內的投機因素主導了價格走勢,隨后大豆價格開始上漲。漲至2007年5月份左右,美國大豆的播種面積減少了,天氣出現干旱,大豆生長狀況變糟了。供求關系由原來的利空向利多轉變了,而這個時候美元還在貶值,經濟因素還在利多,投機基金的凈多單還在增加。
三種因素同時轉向利多,這才出現2007年下半年至2008年年初的超級行情。所有基本面的因素都可以用上述的第一第二和第三因素來進行分類,對投資者捕捉及發現交易機會也會有非常大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