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好的選股方法,從實戰中總結得出的精華
最好的選股方法是在選股時,應注意公司的獲利能力,特別是公司的主營業務。要了解那些從事多元化經營的公司通常存在主營業務不甚突出、獲利能力不強的弊端,在實踐中既無法保證達到現代市場經濟所必須的規模經濟效益,更無法在專業化分工越來越細的今天在眾多的領域保持技術、市場、人才及資金等優勢。同時,要特別注意高股息公司與高成長公司。
最好的選股方法,從實戰中總結得出的精華
選股不在多而在精
大多數的新股民在自個兒買賣股票時,常東聽一下,西聽一下,跟著其他朋友搶進,會不自覺或不輕意的買了一大堆股票,內容涵蓋各項產業,琳瑯滿目好像在開雜貨店。往往在看盤或注意自己持股的價格波動時,不免要看左又看右,瞻前又顧后,其中幾支幸運賺到錢,又幾支打平不賺不賠,還有些賠錢貨,等到全部結算下來,搞不好沒啥輸贏,自己內心卻忽喜忽悲,因為有的個股上漲,有的下跌,搞得自己很疲憊。
當然,若真的又看上了另一支股票時,那就得強迫自己要有所取舍,而不是沒有限制一直買下去就可以了。這樣的好處是你會借此隨時檢視自己的持股內容和目前的盈虧,對于個股價量表現,以及基本面的變化也照顧得來。再者,也會因此做出汰弱留強的動作,這樣持股內容會比較靈活,也具有基金經理人布局的概念,只要有這種觀念,基本上,你已踏出成功的第一步了。
最好的選股方法,從實戰中總結得出的精華
堅持就是勝利
在汰弱留強的過程中要注意,股票看重的是成長性,所以有時重質不重價。公司由很爛變成普通壞,或是普通好,這種轉機股股價會有所反應。但原則上最好手上的股票都是積極成長型,因為轉機股的股價表現,會有一定的反應幅度,較難倍數成長,
總之,選股家數毋須太多,一也不要孤戀一枝花。另外,公司的本質和未來發展的潛力會比價格的高低來得更為重要。所以一支股票100元不一定算貴,15元也不能算便宜、訴諸于基本面的良莠、獲利好壞和未來前景,才是研判個別股價孰高孰低的最佳利器,股民精挑細選,選定才下手。
最好的選股方法,從實戰中總結得出的精華
選股要相對“專一”
成功者的經驗告訴我們,做股票要相對“專一”,忌見異思遷。做股票“專一”有以下幾種好處。
一、是降低成本。做少數幾種股票和同時做多種股票相比,無疑前者將能節省更多的“車馬費”,而后者除了為證券商打工外,自己所獲無幾。
二、是合理動用資金,減少投資風險。若同時做多種股票,則“貪多嚼不爛”,資金調度就會捉襟見肘,力不從心。做某一種股票,資金相對寬裕,一旦被套,可調后續資金入場,采用“攤平法”解套。
三、是精力集中,減少失誤。手中抱有多種股票者容易分散精力,顧此失彼。有行情時手忙腳亂,若忙中出錯則會造成不必要的損失。若專做一兩種股票則無此虞。
四、是情況熟悉,便于操作。俗話說“熟中生巧”,專做某一兩種股票,時間久了,對其走勢,股性了如指掌。何時進何時拋心中有數,自然就會勝多敗少。而且在操作過程中還時有新的發現。
投資謀略,平衡弱市
這種方法也就是說要將投資風險進行分散操作,從而達到東方不亮西方亮,保持一定的市場收益�;诖讼敕ㄔ谕顿Y決策中也逐漸形成了一種較為完善的投資策略,不是反對投資者將所有的希望都寄托在一只股票上,而是要求向漁民一樣進行廣泛的撒網,選擇不同行業及領域有潛力的股票進行組合買進,這樣一來任何一只股票的上漲都有可能獲得收益,以平衡個別弱市股帶來的虧損。
使用此種方法的投資者一般來說在持有某種股票后,應為自己股票的買賣時機制定一個量化的指標,如可以在某只股票上漲5%之后便采取賣出操作,而在該股下跌5%時采用買入操作。這樣即能保證一定的收益,又能省去各種傷腦筋的選股操作。但是投資者一旦采用此種策略,就應作好長期投資的準備,堅守不賺不賣的信心,不為各種外界因素所干擾;此外用此種方法最好不要涉足冷門股票,因為冷門股票往往會讓投資者經歷一段極其漫長的時問等待。當然最后還要考慮經濟景氣動向、政局環境的變化,否則如果在極度低迷的股市中即便將所有的魚撈起,那也只不過是一堆死魚。
中小型股票的優勢
按照一些分析專家的觀點,中型股票是指市價總值在7至12億元之間的公司股票。而市價總值在7億元以下的則往往稱為小型股票,
中小型股票的特性是:由于炒作資金較大型股票要少,較易吸引主力大戶介入,因而股票的漲跌幅度較大,其受利多或利空消息影響股價漲跌的程度,也較大型股票敏感得多,所以經常成為多頭或空頭主為大戶之間互打消息戰的爭執的目標。
對中小型股票的投資策略是耐心等待股價走出低谷,開始轉為上漲趨勢,且環境展望好轉時予以買進;其賣出時機根據環境因素和業績情況,在過去的高價圈附近獲利了結。一般來講,中小型股票在1-2年內,大多有幾次漲跌循環出現,只要能夠有效把握行情和方法得當,投資中小型股票,獲利大都較為可觀。
平均成本
一般來說低位補倉是指投資者在買進股票后,由于股價下跌使得手中持股成虧本狀態。但只要經濟的發展仍有希望,投資者便可耐心等待,當股價跌落一段時間平穩后,投資者可以在較低的價位加碼買進以降低持倉成本,減小高位難以解套的壓力。
投資三分法
即將要投入股票的資金分成二部分,第一次買進全部資產的1/3,第二次再買進1/3,剩余的1/3最后買進,這種方法不論行情上下,都不冒太大的風險。
加倍攤平法
加倍攤平法有二段式和三段式兩種。二段式為將總股本資金分成3份,第一次買進1/3,如果行情下跌觸底后買入另外的2/3。而三段式則將資金分成7份。第一次買進1/7;如行情下跌至前期底點時再買進2/7;如行情繼續下跌并觸底啟穩后,再買進剩余的4/7。
高位吸貨法就是買進股票之后,股價如期上升,則再加碼買進一些,以使持股數量增多,擴大獲利的比率。
應該注意的是采用加碼買進攤平持倉成本的先決條件,是整個該股仍然具有上漲潛力及實質性業績的支撐,方可采用此投資策略。
個股買賣策略
個股買賣策略是投資者買賣個別股票的方法和技巧。從事股票投資,對于買賣時機的掌握,除了要看準大勢外,還必須對個別股票的“買進時點”和“賣出時點”進行最優先的選擇。
一般來講,對個別股票的買賣應掌握以下要點:
(1)當公司方面大筆轉出份額給市場主力時,宜買進。因為轉進股票的市場主力,大多會操縱股價向上調整。
(2)公司若要現金增資,在除權認股前,宜買進。尤其是價位徘徊在面額邊緣的股票宜買進。
(3)董事股權不足,又舍不得卸任,而必須在市場補貨時,宜買進,因為這時股票價格亦較低廉。
(4)股價遠低于其他同類股票,而業績又不差者,可買進。因為乏人炒作而價位又太低的股票,只要耐心等待,總會出現市場主力介入而使股價拉升的時機。
(5)董監爭奪股權結束后,宜賣出。因為不再爭奪股權,就缺少強勁接手,很可能先前吃進的股票還會吐出來,這樣就必須使股價出現下滑。
(6)當利多出現且價位已高時,宜賣出。因利多出現時,也是在較高價償還上最好脫手的時機。
保守型投資
保守型投資組合策略是投資者以選擇較高股息的投資股作為主要投資對象的股票組合策略。這種投資策略的主要依據是,由于將資金投向具有較高股息的股票,在經濟穩定增長的時期,能夠獲取較好的投資回報,即使行情下跌,他仍能夠領取較為可觀的股息紅利。
保守型投資組合策略的資金分布是將80%左右的資金用于購買股息較高的投資股,以領取股息與紅利,而只將20%左右的資金用于投機操作。
保守型投資組合主要適宜于在經濟穩定增長的時期采用,但在經濟結構的轉型與衰退期要謹慎使用。因為在經濟結構的轉型與衰退期,原先投資價值較高的投資股,有可能由于經濟結構的轉型和不景氣,使發行這些股票的公司獲利大幅降低而使投資者蒙受損失。
循環股買賣
循環股是指股價漲跌幅度很明顯,且一直在某一范圍內徘徊的般票。
由于循環股的價格是經常固定在一定范圍內漲跌。因此。對應的買賣策略是趁跌價時買進,漲價時賣出。實施此項策略的關鍵是有效地發現循環股。
尋找循環股的一般方法是從公司的營業報表中,或者根據公司有關的資信情況了解最近三四年來股價漲跌幅度,進而編制出一份循環股一覽表。
循環股一覽表能反映出股價的漲跌幅度和范圍,投資者據此可確定出循環股的買點和賣點。
采取循環股買賣策略時,應盡量避開以下2種股票:
(1)股價變動幅度較小的股票。因為波動幅較小的股票,縱然能在最低價買進和最高價賣出,但扣除股票交易的稅費后,所剩無幾,因而不是理想的投資對象。
(2)股價循環間隔時間太長的股票。間隔時間越長,資金占用的成本越大,宜把股價循環的時間限在一年以內。
(3)成交量小的股票。成交量小的股票常會碰到買不到或賣不出的情形,所以也宜盡量避免。
制定計劃在國內不論是初涉股市的新手,還是在實踐中摸爬滾打了多年的股市英雄,如果在入市之前沒有制定一個較為明確的投資計劃,在變化多端的市場中,很難說其行動會不因各種來路不明消息的影響,思維發生隨機性的變化,從而與自己最初的意圖大相徑庭,為投資決策帶來極大的風險。為了降低此種風險,投資者首先做到知己知彼,以自己的經濟、技術實力及相關條件為基礎,通過對股市行情及近期變化作認真的考察,制訂出可行的投資計劃,只有這樣才能堅定自己的投資策略,不為謠言所動,以降低風險。
以上內容就是最好的選股方法,從實戰中總結得出的精華的解讀,轉載選股文章 最好的選股方法,從實戰中總結得出的精華 請注明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