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氏理論的重點——分析股票指數的主要趨勢
admin
有一個非常傳神的描述,《股票作手回憶錄》作者利弗莫爾說:市場只有一個方向,不是多頭,也不是空頭,而是對的那一頭。
這句話相當經典。對于交易而言,目前是找不到比這句話更貼切的形容了。對多空的了解固然是進入市場最需要掌握的基本常識,但是要做到站在“對的那一頭”,對主要趨勢、次要趨勢如何搭配的觀念,以及心態的培養,其實是需要相當的功夫和經驗的。千萬別小看利弗莫爾前輩的這句話,很多久經沙場、經驗老到的高手,往往一不小心就忘了在錯誤的時候趕緊退出。錯單的結果就是在很短的時間內輸光。
每次中級回檔或空頭大跌之后,太多太多的投資者被抬出市場,其中不乏閱歷豐富的百戰梟雄。他們不是技術不行,只是太過自信,認為自己站在對的方向,市場也總是毫不客氣地教訓這種人。市場是最嚴厲的老師,在這位嚴厲的老師面前,我們只有乖乖地聽話。能夠在交易市場致富的人,大概都有貪婪與恐懼的心理,這種心理一半是天生,另一半可能要靠人生歷練。
雖然先有交易市場,之后才有道氏波動理論,但是道氏波動理論后來卻成為市場操作的一種游戲規則,也是進入市場的投資者應該了解的最基本理論。進入市場的投資者不但要了解主要趨勢的規則,也要了解次要趨勢的規則才行。
道氏理論以股票指數日線圖為研究對象。道氏按照時間的長短,將股票指數日線圖分為主要趨勢、次級折返走勢及每日波動三種不同的運動現象。每日波動對中長線而言通常不重要,除非盤整已接近尾聲。
主要趨勢又可分為兩種主要走勢:主要多頭市場和主要空頭市場。主要多頭市場及主要空頭市場又各分為三個階段。
道氏理論重點探討股票指數的主要趨勢。只要主要趨勢確立,就假設這種趨勢會持續不斷,直到外來因素使其改變現有的慣性為止。此假設與牛頓第一定律“靜者恒靜,動者恒沿直線做等速運動,直到遇到外力破壞為止”有異曲同工之妙。道氏提出這一理論時,只有兩種重要股票指數,并且發現必須同時參考兩種指數的互動關系,才能確認已經形成的趨勢是否仍在進行中或已經產生了變化。
道氏理論對趨勢的描述,簡單地說,就是目前大家經常談到的:“高過前高,低不破前低,屢創新高”,就是多頭現象;反之,“高不過前高,低破前低,屢創新低”,就是空頭現象。
趨勢是世間有形或無形的萬事萬物或現象,在某一特定自然周期內持續向某一特定目標行進的總體表現。
時間較短的周期就像波浪一樣,有時形成波峰,有時形成波谷,而且振幅并不是那么有規則,也就是說短周期的波動不是很有規律。但在某一特定較長的自然周期中,如果此種不是很有規律的短周期波動不斷地向某一特定目標行進,那么這個現象就稱為產生了趨勢,且趨勢正在持續進行中。
短周期的波動就是趨勢中的轉折,不會改變既有趨勢的大方向,即轉折為大趨勢中的小趨勢。同理,小趨勢中必有更小的轉折,所以趨勢與轉折是有級數之分的。如果能將某一事物或現象的趨勢與轉折分辨清楚,自然不會被較不規則的轉折搞亂了大方向,也就是說誰抓得住趨勢,誰就是贏家,而不是誰抓得住轉折,誰才是贏家。
趨勢與轉折的判斷看似簡單,其實不然。世間有非常多判斷各種事物與現象趨勢的方法,但鮮有對趨勢與轉折的級數詳加論述的,也就是不知此趨勢到底在何趨勢之中,或者說不知此趨勢是否為更大級數趨勢的轉折。
了解道氏理論后,我們就知道如何判斷市場是主要趨勢或次要趨勢,是反彈還是反轉。也就是說,當市場趨勢是階梯式上升的多頭市場,出現的小幅下跌是回檔行情;當市場趨勢是階梯式下跌的空頭市場,出現的小幅上漲則是反彈行情。
有了這一認知,才會有“多頭,回檔是買點;空頭,反彈找賣點”的操作策略。這樣的策略告訴我們:上漲的盤,不太會跌;下跌的盤,不太會漲。
股市是人性的試驗場,由性格決定勝負,進出股市最需要心性的磨煉。習武之人從挑水、劈柴、蹲馬步開始,修禪之士先學掃地、澆花,目的都是為了磨煉心性。有人可以過目不忘,但絕大多數人都要默念好幾次才能背會一篇文章。
市場交易中,最困難的事情就是如何確認趨勢和追隨趨勢。趨勢結構能準確地界定趨勢的起點與終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