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從成交量變化把握股票買賣時機
admin
圖6-35是襄陽軸承(000678)2005年6~10月份K線圖。該股在連續多日成交在200萬股左右后,在2005年9月5日突然放出1197萬股的巨量。
圖6-35 襄陽軸承(000678)2005年6~10月份K線圖
下午發生了更大的變化,巨大的接拋盤依然存在,但出現了巨大的成交單子,股價也隨之上漲,最后以大漲報收。
這是一個明顯的成交量變化的案例,這種現象的出現無疑表明盤中主力正在有所作為,因此就有投機的機會。注意,這里所說的投機機會絕對是短線機會,因為我們還沒有了解該股的基本面。對于出現“盤中巨量”現象的股票能否進行投機取決于三個方面:市場環境、股價位置和技術形態。
市場環境是必需的,一路下跌的市場并不是短線投機的場所。
股價位置可以決定我們所承擔的風險。如果股價已經從一個相對的低點上漲很多,并且漲幅遠遠超過大盤,那么我們同樣不予考慮。
技術形態是由K線圖形成的,這是主力參與市場的交易結果,從中我們可以得到主力的信息。如果以上三個方面情況良好,我們應該考慮動手了。
實際上前面兩個方面比較容易判斷,但最后一個方面判斷起來比較難。確實,這里涉及一個技術形態的分析問題。有關技術形態的分析幾乎在每一本技術分析書中都有介紹,但靠這些形態分析顯然是很難獲利的。因為經典的形態分析理論過多地依賴圖形,再加上一些成交量的分析,不但沒有涉及盤中主力的運作,更沒有涉及大盤的運行態勢。
其實同樣的股價形態其未來的走勢差異很大。我們可以舉出足夠多的實例來證明一個標準的頭肩底形態完成以后股價走出背離的下跌浪,也可以舉出無數個標準的雙頂形態完成以后股價走出背離的上升浪。但這一切同樣不能否定形態分析的作用,只是提示我們:形態分析遠沒有我們想象中的那么容易。
如果沒有主力參與,成交量又是非常小的話,股票的價格其實并沒有什么意義。這句話好像與“股價是股票內在價值的體現”格格不入,但實際情況就是這樣,不管我們是否贊成。
從邏輯上來說,成交清淡的股票往往只有很少的接盤,因此,如果某個投資者因為某種原因一定要賣出一張單子的話,將會將股價打得很低。其他的投資者也許并不認同這個價格,但他們不會再買,因此這個價格就會持續下去。
如果我們注意觀察香港的股票市場就會發現,好多股票是經常沒有交易的,它們并不是停牌,只是無法撮合成交,因為買賣意愿相差太大。我們甚至會發現有些股票連一股買賣報價盤也沒有,有時候在上下各五個價位的掛盤中只有一兩個有掛盤。對于這種股票,其成交價格很難說有什么意思。
我們應該把注意力集中在交投活躍的股票上,這種股票有主力參與的可能性相對大一些。
另外,我們在學習技術分析指標時有一點必須牢記,一般情況下技術分析指標僅僅提供一些與市場某個方面相關的統計結果,它只是告訴我們市場目前所處的某些狀態,但要預測未來光靠它是不夠的。我們知道,如果個股中沒有主力的介入以及主力的刻意運作,其股價的升幅很難大幅度超過大盤,尤其是短期的走勢。因此我們必須在分析股價時將盤中主力的意思搞清楚,然后再結合形態作出投資決策。當然,主力的手法多種多樣,比如操縱開盤價、最高價、最低價、收盤價、成交量等基本的日常數據,控制盤中交易時段的接拋盤,制造即時成交的放量等,當然也包括制造“盤中巨量”。因此我們很難將結合主力行為研究的形態分析方法以軍規的形式記錄下來,只能根據自己的理解和參悟作出具體的分析和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