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力機構“拉升”股票時的操作策略
admin
1.拉離建倉成本區,形成上升第一浪
在日K線圖上表現為股價從長期潛伏的底部突起,在周K線上形成旗桿,價升量增,周成交量一般可以達到前5周平均成交量的5倍以上,這一步是所有的主力都要做的。由于股價長期低迷、股性呆滯,此時在初起的1~2個小時少有跟風盤,上面掛出的拋盤反而不少,主力所要做的只是連續買入,吃掉所有擋路的拋盤。這時的主力是最好的,一往無前、視死如歸。
第一浪的上升高度在起始階段投資人是很難預料的,主力對第一波的目標高度很多時候是隨機決定的,長期躺底的股票在小荷露出尖尖角的時候,非常容易吸引跟入買盤,在隨后的時間內,主力只需要在關鍵時刻點撥一下,如當天均價位、30和60分鐘超買點、整數位、中長期均線處,等等。有時為了放大成交量或吸引市場的注意或顯示實力,主力經常用大手筆對敲,即先掛出幾千或幾萬手的賣盤,幾分鐘后一筆或幾筆買入。
當股價漲幅達到20%左右時,小道消息便開始登臺亮相,有關該股的傳聞在隨后幾天里會不絕于耳。這時投資者總是會聽到相互矛盾的或不確定的消息。信不信由你,股價還在上升,仿佛在告訴你那是千真萬確的好消息和賺錢機會。
獨莊股和多莊股的第一波拉升高度往往是有區別的。獨莊股很簡單,計劃怎么做就怎么做,只要沒有意外情況一般都能達到目標,常常還會超額完成。脫離成本區的目標價位是從底部上升25%~35%,此時主力的持倉量增加了,最多時可能是流通股數的60%以上。多莊股的情況就復雜一些,消耗體力打沖鋒的事要輪流上,短期升幅太大說不定會出叛徒,在這種相互牽制的情況下,第一波的幅度會低一點。有時在啟動階段連出天量,股價以很陡的角度上升,這可能是多個主力在搶籌碼,以后會逐步調整為獨莊股,最后的主力的成本價很高,經常成為惡莊或強莊。
2.主力后續資金到位,輿論沸騰,人心思漲的時候,便可啟動第三浪
這個階段的主力操作方式和拉升期有點相似,只不過根據自己的持倉情況決定拉升的斜率。倉位重的拉升斜率陡峭,倉位輕的平坦些,這時主力所考慮的是要拉出以后的出貨空間。
由于我們對第三浪的高度和五浪結構十分熟悉,主力根本不用擔心沒有跟風者,也不需要刻意制造消息,只要再發揚光大就可以了,前期的消息和想象力將在這個階段充分消化。主力只需要順勢而為,照教科書做圖形就是了,由于籌碼被大量鎖定,盤面十分輕巧,K線組合流暢無比。所以我們經?吹娇s量走第三浪的圖形。主力有時為了表現自己,經常玩些逆勢走高和頂風作案的把戲。主力此時最害怕的是基本面突變和其他比自己更有優勢的個股崛起,使自己在跟風資金面前失寵。隨著大盤擴容,個股數量激增和質量優化,一些原來的長莊股失寵,成為冷門股,為了出貨而不得不另出高招,這就屬于生產自救范疇了。
此刻主力和上市公司的緊密聯系達到了頂峰,真正實質性的東西現在可以出籠了,有的上市公司募集資金投資項目突變,有的財務數據大起大落,有的送配股方案定局,有的重大合同簽約等,都和主力有關。
從盤面來觀察,通常上升行情開始時一定會有極強烈的買進信號告訴你可以大膽進場了,這個強烈的買進信號是放巨量拉長陽線。如果在盤整的行情中突然出現開盤跌停、收盤漲停,往往代表著大行情可能開始,尤其是連續幾天放巨量拉長紅,便代表強烈的上攻欲望。
通常多頭行情開始時,股價呈現大漲小回的走勢,往往是漲3天,回檔整理1天;再漲3天,再回檔整理1~2天;再漲3天,再回檔整理2~3天;一 路漲上去,一直漲到成交量已放大為底部起漲點的4倍,或股價已上漲1倍時方才可能結束。在多頭市場里,個股行情起點成交量均不大,隨著指數上升而擴大,直至不能再擴大時,股價指數便開始下跌,也就是最高成交量對應著最高股價指數。有時股價指數雖然繼續上升,成交量卻無法再放大,上升行情極可能在數日內結束,與“先見量,后見價”相印證。投資人只要在3個月之中做一波真正的多頭行情就足矣了。
拉升行情的特點是換手積極,股價上漲時成交量持續放大,并沿著5日移動平均線上行;當股價下跌時,成交量過度萎縮,能夠在10日或30日移動平均線處明顯止跌回穩,當成交量創新紀錄直至無法再擴大,股價收大陰放大量時,上升行情才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