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招把握次新股交易操作
admin
第一,次新股往往能夠代表資金對后市的看法。當市場行情低迷,量能萎縮之際,場內資金想要有所作為,就會在市場中找尋炒作起來對資金量需求較少的板塊和個股。很顯然,中小盤次新股也就是深市次新股比較符合這個思路,那么就很容易出現弱勢時次新股成為市場亮點的情況,與市場形成大的蹺蹺板效應。同樣,當市場大幅走強的時候,資金看好后市,那么一批在大盤弱勢時上市的次新股由于已經跟隨大盤進行過調整,就容易響應“糾錯”行情大幅反彈,一旦賺錢效應出現,就很容易帶動板塊內其他個股跟風,從而使得整個次新股出現活躍和聯動。正是出于對這方面特性的考慮,投資者在缺乏對市場熱點了解的時候,不妨從次新股入手。
第二,炒作次新股的節奏非常關鍵,因為其是有明顯的周期性,一般周期在3個月左右。筆者曾在2009年10~11月時在博客里幫助大家挖掘了北新路橋等一批次新牛股,隨后時隔3個月,在2010年2~3月時,又為大家挖掘了一波以神州泰岳為首的次新股年報行情。隨后又沉寂了3個月,在隨后的7月和10月底均再次應驗,可以說規律性還是比較強的。之所以3個月會成為一個周期也是有原因的,因為新股中機構的戰略配售股有3個月的限售期,上市3個月之后,若次新股價格保持在高位,那么機構往往都會選擇獲利出局,讓資金重新流動起來;若是此時個股經歷了較大幅度的下跌,或者較長時間的調整,那么機構要想出局就需要拉高(注意:前提是該股未經過上市的爆炒,若是炒作過一波,那么往往就不會再有行情了),這通常就是弱勢中的機會所在。
第三,量價關系和政策很重要。《孫子兵法》教導我們,“以正合,以奇勝”。“正”就是常規思路,很多人都會想到基本面、業績等,但對于次新股來說,單純靠這點操作往往很難獲利,那么就需要“奇”招的輔助,此處就是指量價關系和政策概念。哪怕消息面對其不利,哪怕有這樣那樣的因素,只要量能持續放大,并且保持(說明有資金對其看好),那么此類個股往往就存在出奇制勝的機會,就可博弈一把。同樣的道理,政策是博弈弱勢的好武器,對于個股來說,地區化特點往往較為明顯,新疆、海南、西部地區受惠于區域經濟概念,此類新股就容易受到資金的追捧。此外,大家都知道浙系資金是股指期貨方面的多頭,那么浙江地區的上市新股也往往會優于其他個股炒作。
第四,個股選擇規律。選擇流通盤不超過5000萬的個股,往往更容易獲得機會,同時發行價或者上市開盤價不要過高,海普瑞和中國石油就是開盤價太高而導致一路下跌的比較典型的例子。時間方面,要么選擇上市后3個月(即上面提到的時間周期)左右的個股,要么選擇剛剛上市一個星期左右的個股。技術上要優先選擇持續放量3天以上、股價持續收出小陽的個股。同時配合時間周期,選擇3個月左右的個股一定是要在這3個月期間沒有受到過爆炒的,最好是上市后經歷過一波調整的,已經充分釋放了風險的,這將更有利于隨后的啟動。若是選擇上市一個星期左右的個股,則是越強勢越好,畢竟次新股博弈就是拼一波走勢而已。
第五,把握聯動特性,堅守操作紀律性。要注意,一旦次新股板塊啟動,那么就肯定不會是一只個股,而是一群個股。因此即便你錯過了一只個股,只要按照上面提供的相關次新股思路,你總是可以找到適合你的方法。當然次新股也需要比較嚴格的操作紀律,由于中小盤次新股股性活躍,有時候上漲快,下跌也比較快,那么一旦發現操作上出現了問題,就要及時止損,避免被套。事情都是有兩面性的,次新股擁有各種優勢,適合資金去炒作,而一旦資金持續拉高,獲利豐厚之后就會快速撤離,形成高位大量套牢盤,那么次新股的價值就會大打折扣,后期往往就會是長時間的弱勢。遇到這樣的情況,投資者就要考慮到風險,要有良好的操作紀律。
除了上面介紹的神州泰岳這個次新牛股的案例,筆者再給大家舉一個2010年的實際案例。股民要注意體會其中的情景,這是可以反復利用的,不要只是盯著圖形和案例本身,體會次新牛股法則才是關鍵。如圖2-19和圖2-20,實際上它們就是利用了上面提到的五大次新牛股法則。首先從資金角度看,股指在2010年4月中旬至6月下旬經歷了一波大跌,隨后逐步探底2319點后止跌,資金開始重新活躍,這就給次新股活躍創造了機會。同時上面提到的第二條次新股炒作周期,在7月份挖掘到了又一個次新牛股的起漲點,因為之前剛剛經歷過衰退——破發,進入了復蘇期,所以此時找到一些剛剛上市的次新股,往往就會有好的機會。隨后根據流通盤原則和量價關系筆者發掘出了凱撒股份(002425)和云南鍺業(002428),大家可以看到其代碼非常相近,它們是先后上市的公司,其他個股也有類似的情況,聯動效應良好,這就注定了其隨后的牛股走勢。
圖2-19 凱撒股份日K線圖(2010.7~2011.1)
圖2-20 云南鍺業日K線圖(2010.7~20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