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見的黃金飾品工藝
admin
常見的黃金飾品工藝
在市場上,除了使用K金制成的黃金飾品之外,還有一些采用其他工藝制成的類黃金飾品,這些黃金飾品的保值功能往往比K金更低。但是其中有些工藝紀念品藝術價值很高,具有很好的收藏價值。(1)鍍金:真正的電鍍鍍金工藝發展時間不是很長,僅有一百多年的歷史。但這種技術已經非常成熟,目前大多數藝術品、珠寶首飾、高貴裝飾和精密工件等采用鍍金。鍍金分為兩類,一類同質材料鍍金,另一類是異質材料鍍金。同質材料鍍金是指對黃金首飾的表面進行鍍金處理,它的意義是提高首飾光亮性及色澤。異質材料鍍金是指對非黃金材料的表面進行鍍金處理,如銀鍍金、銅鍍金。它的意義是欲以黃金的光澤替代材料的色澤,從而提高首飾的觀賞效果。
國際上通行的鍍金首飾標準是:好的鍍金首飾鍍層厚度在10~25微米,一般的鍍金首飾鍍層厚度在2~3微米。鍍層在0.18微米以下,則不能稱為“鍍金”,而稱為“涂金”,屬于廉價的首飾工藝。
隨著電鍍技術的進步,鍍金工藝有新的突破,過去鍍金首飾只有一種黃金色,F在法國、美國、日本的鍍金首飾有三色,甚至更多的色彩。被稱為三色金的彩金電鍍,有玫瑰、銀白、金色、黑色、藍色等幾種。
一般來說,同質鍍金的鍍層不需要鍍得太厚,它只要達到2微米就可以了,異質鍍金的鍍層則應該厚一些。有的國家規定,鍍金的鍍層必須達到10微米以上,國際上有的公司對鍍金的鍍層則要求更高一些,需達到12.5微米才為合格。
(2)貼金:貼金需要金箔做原料,金箔可以貼成光滑的表面,也可以加工成精美的圖案。許多皇宮寺廟的雕梁、塑像面部常常采用貼金,使得建筑無比輝煌。貼金是一種傳統、特殊的工藝,在現代包金工藝還沒有誕生時,貼金與包金是同一意思,它是將很薄的金箔包貼在器物外表,起保護作用。由于有了現代包金工藝,貼金工藝成了一項獨特的工藝。傳統的貼金工藝,是先將成色很高的黃金,打造成極薄的金箔片,此時,金箔具有很強的附著性,對一些光滑的材料有著很好的吸附性。過去除了一些工藝品需要貼金外,大量的貼金用于佛像、招牌、建筑物等。貼金對一些不能用鍍金和包金技術進行加工的產品,具有很高的應用價值。在國外,不少大型裝飾物和一些非金屬物品的外表處理,都用貼金工藝進行加工。
(3)包金:是指通過機械力碾壓或高溫熔接,將極薄的金或K金金箔包在其他金屬表面。包金易與K金、純金相混,常用于制作黃金仿制品。薄的包金用金箔,主要作豪華飾物和建筑的裝飾,與貼金有些相似。厚的包金用金片,這種工藝往往用于大型金屬工藝品和一些首飾外部的制作。目前市場上有不少國外進口的包金首飾,這類首飾的外觀與黃金首飾毫無二致,金光燦爛,但價格較低。
包金首飾的優劣依賴于包金工藝的成敗。這一工藝有很高的要求,如美國生產的包金首飾必須注明其特性及K金所占比例,譬如(1/10.14K.GF)型,即包14K黃金材料的首飾,包金量占整個首飾重量的1/10。
倘若包金材料采用10K以下的黃金,或者包金重量不到整個首飾重量的1/20,是不能用“包金”這個名稱的。包金首飾的耐磨度很高,一些用了幾十年的包金首飾,外表色澤依然如故,絲毫不露內芯,可見它的使用壽命比鍍金首飾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