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托業去杠桿化效果顯著,由于大量信托計劃擁有的上市公司股東身份,其一舉一動自然牽動二級市場神經。目前,信托業“降杠桿”、主動清算產品的連鎖反應已經在A股市場顯現。
3月12日,上市公司和而泰成交多筆大宗交易引起市場關注。據記者觀察,當天共成交9筆大宗交易,成交數量從128萬股到1231萬股不等,累積交易股票3939萬股,成交金額達3.74億元。次日,有投資者在互動平臺向和而泰董秘問及此事,和而泰確認公司第三大股東云南信托一款信托計劃進行大幅減持,云南信托此舉引起廣大股民的關注。
該款信托計劃為何在此時選擇股權轉出?《證券日報》記者據此聯系了云南信托,公司綜合管理部總經理徐曦經核實后向記者確認,該信托計劃是項目到期,屬于正常的減持清算。同時,他進一步表示“公司一貫響應國家政策,繼續提升主動管理能力,堅持金融去杠桿的政策方針”。
云南信托減持清算
近日,和而泰的東方財富(300059,股吧)股吧里一張熱帖置頂,這則發表于3月13日上午的帖子內容是投資者向董秘問及和而泰一天被大宗減持近4000萬股一事,和而泰回應稱經與股東確認,根據其自身資金安排需要,公司股東“云南國際信托有限公司-云信互興共贏1號證券投資單一資金信托”進行了股權大宗交易轉出,并稱本次轉讓有利于公司的股權結構健康發展。
據了解,減持前,“云南國際信托有限公司-云信互興共贏1號證券投資單一資金信托”為和而泰第三大股東,持有4136萬股股票,持股比例為4.98%。
公開信息顯示,該信托計劃為深圳前海互興資產管理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前海互興)與云南信托設計投資于和而泰的一款股權管理型信托,云南國際信托僅進行事務性管理,具體決策權在前海互興。云南信托旗下信托計劃由于頻頻在跌停股大股東中出現,一度被市場解讀應“回避”股東中有該公司信托計劃的股票。此前,和而泰也多次在互動平臺回復投資者提問時表示,經與前海互興溝通,該產品未有減持計劃。
云南信托此次減持顯得有些出人意料。對此,本報記者向云南信托詢問此次股權大宗交易轉出的原因,公司綜合管理部總經理徐曦經核實后向記者確認,該信托計劃是項目到期,屬于正常的減持清算。同時,他進一步表示,“公司也一貫響應國家政策,繼續提升主動管理能力,堅持金融去杠桿的政策方針”。
據云南信托官網信息,“云信互興共贏1號證券投資單一資金信托”成立于2017年1月11日,成立規模為4.65億元,產品期限為12個月,最低認購額為人民幣100萬元,資金運用方式是以大宗交易方式投資A股股票,部分減持后的閑置資金可用于投資債券及現金管理類產品。
高杠桿產品面臨整頓壓力
近年來,信托公司的證券投資信托業務因“被動減持”頻頻“上頭條”,例如2月7日晚間,上市公司譽衡藥業(002437,股吧)發布公告,稱云南信托不顧公司實控人朱吉滿意愿及勸告,通過信托計劃強制平倉,賣出公司股票1400萬股,減持比例為0.64%,造成朱吉滿被動減持。云南信托回應《證券日報》記者稱,譽衡藥業股票觸及平倉線后,云南信托根據信托合同規定對譽衡藥業實控人溝通告知,盡到了相關義務,公司也是嚴格按照法律法規進行減持,履行了相關責任。
但是,從近期幾單信托計劃堅持的情況來看,除“被動減持”外,項目正常到期清算和主動降杠桿的“主動減持”增多。
3月初,威創股份(002308,股吧)發布公告,披露江西和信融智資產管理有限公司的一致行動人“國投泰康信托有限公司-國投泰康信托瑞福3號證券投資單一資金信托”于2018年3月2日通過大宗交易方式減持公司無限售條件流通股1634.7萬股,占公司總股本的1.789%,原因是為響應國家“去通道、降杠桿”政策要求,減少股東持有的杠桿產品持有的股份數量。
因降杠桿而減持上市公司股份的情況較為少見,有信托業內人士表示,信托“去杠桿”是未來的趨勢,未來一些不符合監管要求的高杠桿產品將面臨整頓壓力。
資深信托研究員袁吉偉也表示,未來高杠桿配資可能會面臨監管整頓,或者后續到期拋售壓力,尤其是之前通過夾層結構變相擴大杠桿水平的證券投資業務整頓壓力更大。
本文由東方銅牛網愛信托知識小編整理編輯,轉載請注明文章地址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