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柳州城樓寄漳、汀、封、連四州刺史》柳宗元 評點賞析
admin
登柳州城樓寄漳、汀、封、連四州刺史
城上高樓接大荒,海天愁思正茫茫。
驚風亂飐芙蓉水,密雨斜侵薜荔墻。
嶺樹重遮千里目,江流曲似九回腸。
共來百粵文身地,猶自音書滯一鄉!
從城上高樓向曠野遠望,心中愁思像海天般蒼茫。
猛烈的風掀動荷花池水,狂暴的雨斜打薜荔圍墻。
山樹重重遮住千里望眼,江流曲折猶如九曲愁腸。
我們同被貶來到這南方,雖在一地音訊也不通暢!
本詩是詩人被貶柳州后懷念友人之作。詩寓情于景,描寫了詩人登柳州城樓所見的茫茫大荒、海天、驚風密雨等凄厲景色,抒發了詩人心中洶涌澎湃的悲憤,表達了詩人對同遭貶謫的友人的深切懷念。漳汀封連四州,指的是漳州(今福建龍溪縣一帶)、汀州(今福建長汀一帶)、封州(今廣東封開縣一帶)、連州(今廣東連縣一帶)。
首聯描寫的是詩人登上城樓后的所見之景,屬破題之筆。“高”與“接大荒”極寫城樓的高,這是詩人遠眺的基礎。城樓高,所以視野遼闊,詩人才能放眼于千里之外,看到水天相接之處。此刻,詩人由所見之物引發感慨,借物抒發了“愁思”之情。“愁思”二字奠定了詩歌凄慘、悲涼、怨嘆的基調。
頷聯由遠及近,詩人特意選取帶有象征意義的“芙蓉”和“薜荔”展開描寫。這兩句是說狂風吹打著池塘的荷花,大雨斜打著滿墻的木蓮。此聯兼用了賦比興三種寫法。芙蓉和薜荔是象征之物,前者象征人格的美好,后者則象征著人性的高潔。芙蓉出水,本于風無礙,但“驚風”仍然要將之摧毀;薜荔滿墻,“密雨”本難侵入,但“密雨”偏要對其斜侵。清代學者紀昀評這兩句云:“賦中之比,不露痕跡。”
頸聯寫的是詩人于風雨中看到的遠景:層層疊疊的密林遮住了詩人遠眺的視線,樓下的江流彎彎曲曲,流向遠方。詩人眼隨心動,轉向了漳、汀、封、連四個地方,由景生情,引發無限愁緒。
尾聯以詩人的感慨結篇。詩人和友人們被貶到偏遠荒涼之地,已然萬分孤寂,然而彼此之間卻連音信都無法傳達。這種處境又讓詩人感到一絲悲涼。
全詩景中有情,境中有意,賦比興兼用而又不著痕跡,表現出詩人與四位友人之間深厚的情誼,也蘊涵著天各一方、音書難通的痛苦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