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票怎么建倉,巴菲特老師格雷厄姆教你股票建倉
佚名
眼下大概率就市場底了。4月份那一輪算是政策底了,疫情的影響加上之前各種消極事件的影響,4月份指數整個達到一個冰點低谷。隨著上海的解封,還有全國的交通運輸的放開,以及為恢復經濟開展的會議及發布的一系列政策調控措施,直接開啟了4月底開始的一波反彈。
現在,大部分優質藍籌股都處在估值中低位,對大部分手持藍籌的這些投資者來說,在這個價位其實已經不太愿意去割肉了,或者說這個位置再去割肉意義已經不大了,主跌浪都經歷了,現在再去換那些高位股,很可能兩邊挨打;而賣出呢也沒太大必要,因為繼續下跌空間也不大了,就拿著熬唄。如果賣出的人或者說賣出的量會越來越少,那不就意味著一個趨近于市場的底部了嗎?
而當市場或者說經濟經營環境稍微有所轉機,或者是說進入市場中的錢稍微有所增多,這個市場底就會慢慢的不斷往上抬升。而過去幾年長的比較好的是賽道,大部分藍籌開始長期處于中低估值區域。
既然已經是市場底,接下來會是什么樣的方向呢?我個人的觀點是:醫藥、消費、高端制造方向。不過,即便是底,還要磨一段時間,讓底部要走的走,要來的來。
一些高估值的成長股已經給出了特別高的估值,接下來一段時間,要看看這類企業的經營發展情況是否匹配現下開出中的高估值。這部分的企業大概率分化出兩個方向,一種維持現有局面,不做大大額的回調;一種可能會回調一部分,然后根據現實經營,看未來該漲還是該跌。
因為現在媒體的價值投資推廣和宣傳越來越多,就是投資者接受這種理念的渠道方式也越來越多,也越來越多的人開始接受認可這樣的理念。也就是說大家更多的人站在這樣一面旗幟下,站在這樣一個共識下。
在這樣的共識下面,雖然共識是這樣的,但是讓人做到去發現價值很難,發現價值后,發現價值沒有兌現之前,一直保持跟隨,心不慌不亂,看著別的地方去賺錢,自己暫時不賺錢,還能保證心里不慌不亂也是很難的。
所以說接下來,市場底到來以后,普通投資人應該做什么?此時,是時候祭出格雷厄姆《聰明投資者》中的重要觀點了:
1)適當但不要過分分散化(10~30只股票)
2)挑選的每一家公司應該是大型的、知名的、在財務上穩健的
3)每一家公司都應具有長期連續支付股息的歷史(20年)
4)投資者應將其買入股票的價格限制在一定的市盈率范圍,其參照的每股收益,應取過去7年的平均數(25倍市盈率),但這會把最熱門的股票排除在外。
還有比現在更適合的時機嗎? 就選擇一些現階段優質低估知名大公司,底倉慢慢跟著,以便自己更上心的去跟蹤這些企業。
我個人未來3-5年,將主追蹤的方向:國家提倡的一些方向和一些現實應用場景里邊,確實是有增量可能的一些方向。比如說醫藥,醫藥前段時間受集采影響很大,集采的發展方向是什么?是一部分企業被淘汰,另一部分活下來的通吃。這些留下來的這些企業,它自然會獲得一個增長。而且人口老齡化趨勢顯著,看病吃藥太有需求了。糖尿病、腫瘤趨勢特別明顯,年齡大的人越來越多,發病率就越來越高,吃藥必不可少。要看病,這個市場需求空間還是很大的。而現在,醫藥股受集采影響全面打折,而其中必然有一部分在未來形成新的大陣營。這是一個方向。
另外還有消費部受疫情的影響,可以很明確地知道疫情的影響未來會越來越小。這個方向上負面的消息會越來越少,正面的消息越來越多。
另外,其他的高科技方向像芯片,在大力扶持下,能不能走出來,像現在的光伏企業一樣,這個還不好說,確定性不強,但是是一個值得關注的方向,這是我個人對未來三年方向的一個總體認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