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擇在香港上市,是因為香港是一個十分國際化的資本市場,能吸引全球投資者,借此提升公司知名度。目前在香港上市的科技股不多,閱文具備科技網絡以及文化的雙重概念,相信香港投資者可以 讀得懂閱文 。”閱文聯席首席執行官梁曉東在10月25日的上市招股記者會表示。
根據招股文件顯示,閱文集團計劃發行約1.51億股,發行價格區間為每股48-55港元,凈集資額有望達到約72億港元。此次公開上市由摩根士丹利、美銀美林及瑞信擔任聯席保薦人。根據中泰國際的研究報告顯示,預測公司今年全年的凈利潤約為4億-6億元人民幣,此次招股價相當于市盈率62-102倍。
然而,投資者卻對閱文表現出了極大的熱情,多家香港券商紛紛加碼孖展(margin)認購額。據耀才證券行政總裁許繹彬向媒體透露,近日收到不少客戶要求預留閱文的孖展認購額,原先客戶預留的200億元孖展額已全部獲認購,因此孖展額現已增至250億港元。
根據招股書顯示,此次上市所募集的資金30%將用于拓展在線閱讀業務,30%用于支付潛在投資、收購及戰略聯盟,30%用于將網絡文學作品改編為衍生娛樂產品,投資于改編電視劇及網絡劇等,其余10%則用于營運資金及一般企業用途。
截至今年6月底,閱文在公司產品及自營渠道的平均月活躍用戶數達到1.92億,包括1.79億手機用戶。同期,公司的作品總量達到960萬部,其中920部為原著作品。
截至去年年底,閱文平臺共有530萬個作家,占中國全部網絡文學作家的88.3%。根據Frost&Sullivan排名,去年中國前50位最受歡迎的原創網絡作家,已有41位作家與閱文確定獨家出版關系。
基石投資者“缺席”
然而,閱文此次在港IPO卻并未出現陣容龐大的基石投資者,這在內地企業香港IPO中甚為罕見。
“我們歡迎優秀的投資者,以及愿意長線持有的戰略投資者,但這并不意味著我們必須選擇基石投資者這種形式。我們希望留下更多的時間來選擇一些長線的投資者,這樣有利于未來股權結構的穩定以及股票在二級市場的表現。”梁曉東坦言。
事實上,過去數年,基石投資者比例在內地企業香港IPO交易中一度占到60%以上。公開統計數據顯示,2015年在香港IPO的大型國企,基石投資者占比就幾乎都達到了50%以上,而去年這一比例長期穩定在60%以上。去年9月底中國郵儲銀行的基石投資者占比甚至高達76.77%。
去年,閱文集團的總營收同比增加59.1%至26億元,今年上半年的收入則同比激增92.5%至19億元,凈利潤達到2.14億元,相比去年同期虧損238.1萬元成功扭虧為盈。其中在線閱讀業務收入同比增長約1.26倍至16.34億元,占總營收的84.9%。
根據公司提供的資料顯示,目前,作為控股股東的騰訊持有閱文61.95%股權,私募基金凱雷投資集團持股約15%。上市后,騰訊及其全資子公司將間接控股52.66%的股份。
騰訊作為公司的控股股東是閱文最大的“賣點”之一,梁曉東表示,騰訊作為中國最大的互聯網公司和流量平臺之一,雙方已經在多維度進行深入合作。今年上半年,來自騰訊產品自營渠道的在線閱讀收入達到5.46億元,占公司收入28.4%,同比增加154.2%。騰訊產品的自營渠道的月活躍用戶總數為8970萬。
版權運營成未來亮點
目前,閱文集團主要通過在線閱讀、版權運營、紙質圖書三種方式獲得營收,同時,閱文集團還開展了游戲、在線廣告服務。但是,在線閱讀一直是公司的主要盈利來源。在2014年至2016年期間,在線閱讀的收入分別為4.52億元、9.7億元、19.74億元,占整體收入的比率分別達到97%、60.5%、77.1%。今年上半年在線閱讀對公司的收入貢獻比率上升至84.9%,而版權運營的收入占比則僅為8.1%。
閱文聯席首席執行官吳文輝在會上表示,網絡文學不只局限于文學創作,更是泛娛樂戰略最核心的一環,而目前行業尚未看到網絡文學在泛娛樂鏈條上釋放出的全部價值,未來增長前景樂觀。
“目前版權運營的最大挑戰在于行業人才儲備不足,對于下游產業鏈的開發經驗還不是很豐富,所以我們的出發點是先參與進去,通過收入分成的方式去了解影視行業的運作,以跟投、聯合創作等形式了解動畫、動漫行業,這將為未來版權運營打下良好的基礎。”梁曉東表示。
同時,他透露,過去兩年,公司在版權運營方面的增長率均超過50%,“隨著未來版權變現渠道的拓寬,相信增長速度會更快。”
閱文集團是為整合騰訊文學與盛大文學成立的一家全新出版公司,2014年11月,騰訊以50億元人民幣并購盛大文學。2011年,閱文集團的前身、盛大文學曾提交招股書準備在紐約上市;2012年初,盛大文學又曾發起過相關的IPO計劃,卻均未成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