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求關系決定市場價格 黃金的供求關系比較特殊
admin
產量下降推高黃金價格
全球礦山每年生產的黃金為2000多噸,約占市場總供應量的70%。從產金分布的地區看,南非、北美和澳大利亞依然是最主要的黃金產區,但是已經呈現出日漸衰落的勢頭。而中國、俄羅斯、印尼、秘魯等黃金生產國已經迅速追趕上來,雖然和前幾名還存在一定差距。老牌黃金生產國衰落,新興黃金生產國崛起,但世界總的黃金產量卻沒有太大變化。黃金生產并非是影響產量的主要因素,最近這些年黃金價格雖上漲不少,但南非等國家的黃金產量卻仍然在減少。這是因為他們的老礦區資源已開采得差不多了,而由于前幾年黃金價格低迷,勘探和開發工作也跟不上,致使可供開采的黃金儲量不斷減少。因而,世界黃金產量的增長已經有了減緩的趨勢,除非黃金價格出現大幅度上漲,促使大筆資金進入黃金開采業。
黃金產量和黃金價格之間,雖然沒有直接的聯系,但是黃金產量的變化,多少會對黃金價格帶來影響。產量上升會增加市場上總的黃金供應量,因而抑制黃金價格的上漲;反過來,黃金價格上漲會促使資本流入黃金開采業,增加黃金產量,這是很明顯的。
再生金的供應影響黃金價格
黃金需求主要包括黃金消費和黃金投資兩大部分。黃金消費包括首飾業,其他用金業如電子、裝飾、醫療等。黃金投資則是指用于儲備、儲蓄或投機用的金條、金幣等。黃金生產商的回購也包括在內。首飾是黃金消費中最重要的方面,2005年全球用于首飾的黃金2700噸,占了消費總量的2/3。60%的珠寶需求和接近一半的實物黃金需求都來自中國和印度兩個國家。中國每年結婚的新人大約1000萬對,以平均每對新人消費5克的金戒指和一條15克的金項鏈來計算,每年就可以消耗掉大約200噸黃金。
與黃金產量相比,再生金的供應和各個國家地區的經濟狀況對于黃金價格的影響會更大一些。1997年,東南亞發生了大范圍的經濟危機,黃金價格頓時上揚,導致東南亞的黃金出現了大量回收狀況。1998年,再生金的供應量突破1000噸。2001年開始的黃金價格上漲,使再生金的世界供應總量一直保持在每年800多噸的水平以上。
投資需求成黃金價格主推手
由于全球地緣政治形勢緊張、恐怖主義威脅加大、經濟復蘇緩慢等造成黃金投資增加,目前全球的黃金投資呈上升趨勢,投資需求逐漸成為推動黃金價格上漲的重要因素。特別是中國黃金市場的逐漸開放,金條和金幣的需求量大幅度增長。中國強勁的實物黃金需求也帶動國際金價觸底之后出現了持續性反彈格局。那么,中國市場的黃金消費是否真的開始影響國際黃金市場價格了呢?
2011年9月,國際黃金價格登上了歷史最高點1920美元/盎司,自國際金價見頂之后,中國黃金進口交易一直保持著非常活躍的態勢。根據香港公布的官方統計數據,2011年8月,中國內地從香港進口的黃金已經增加到每月40噸,在11月已經突破了100噸,到2012年年初,交易量再次恢復到100噸。由此可以推算出,每年進入中國內地的黃金實物量達到了近800噸。
而現在的世界黃金總產量每年大約為2200噸,基本保持著相對穩定的狀態。如果每年中國進口的黃金確實達到800噸這個數字,那么中國市場的需求影響黃金價格波動,并不是妄言。
根據中國黃金協會公布的數據顯示,2013年上半年全國黃金消費量達到706.36噸,比2012年上半年增加246.78噸,同比增長53.7%。金條用金量達到了278.81噸,同比增長86.5%。從這些數據可以看出,投資需求將成為中國黃金市場的主要推動力量。
隨著全球經濟一體化的推進,為了抵御通貨膨脹帶來的負利率效應,配置一些投資性的金條已經成為人們理財結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金條作為一種具有儲備價值的財富儲藏手段,是普通家庭不可回避的私有財產選擇方向。如果中國把美元資產占絕大部分的外匯儲備兌換成黃金,國際黃金的價格將會被推高至多少呢?
隨著中國實物黃金的需求占世界黃金需求比重逐漸提高,越來越多的人開始相信中國黃金市場需求將左右國際黃金價格的走勢。按照年均800噸的消費量來估算,未來10年,中國的黃金總需求量就是8000噸。其實8000噸并不算一個很大的數字,但是目前中國中央銀行持有的黃金只有1054噸,遠遠不能滿足投資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