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豆期貨基本面資料
一號黃大豆期貨合約
交易品種 黃大豆1號
交易單位 10噸/手
報價單位 元(人民幣)/噸
最小變動價位 1元/噸
每日價格最大波動限制 上一交易日結算價的±5%
最低交易保證金 合約價值的7%
合約月份 1,3,5,7,9,11月
交易時間 夜盤:21:00~23:30
白盤:每周一至周五9:00~10:15,10:30~11:30,13:30~15:00
最后交易日 合約月份第10個交易日
最后交割日 最后交易日后第3個交易日
交割等級 大連商品交易所黃大豆1號交割質量標準(FA/DCE D001-2012)
交割地點 大連商品交易所指定交割倉庫
交割方式 實物交割
交易代碼 A
上市交易所 大連商品交易所
大豆期貨
大豆期貨就是以黃大豆為交易標的的標準化期貨合約。
大豆屬一年生豆科草本植物,俗稱黃豆。中國是大豆的原產地,已有4700多年種植大豆的
歷史。歐美各國栽培大豆的歷史很短,大約在19世紀后期才從中國傳入。20世紀30年代,
大豆栽培已遍及世界各國。
大豆分為轉基因大豆和非轉基因大豆。1994年,美國孟山都公司推出的轉基因抗除草劑大
豆,成為最早獲準推廣的轉基因大豆品種。2001年,全球大豆種植總面積中有46%是轉基
因品種。美國、阿根廷是轉基因大豆主產區,中國種植的是非轉基因大豆。
大豆是一種重要的糧油兼用農產品。作為食品,大豆是一種優質高含量的植物蛋白資源,它
的脂肪、蛋白質、碳水化合物、粗纖維的組成比例非常接近肉類食品。大豆的蛋白質含量為
35-45%,比禾谷類作物高6-7倍。聯合國糧農組織極力主張發展大豆食品,以解決目前發展
中國家蛋白質資源不足的現狀。作為油料作物,大豆是世界上最主要的植物油和蛋白餅粕的
提供者。每1噸大豆可以制出大約0.18噸的豆油和0.8噸的豆粕。用大豆制取的豆油,油質
好、營養價值高,是一種主要食用植物油。作為大豆榨油的副產品,豆粕主要用于補充喂養
家禽、豬、牛等的蛋白質,少部分用在釀造及醫藥工業上。
農產品期貨品種作為最早推出的期貨種類在商品期貨中占有較大比重。農產品類交易量規模
最大,穩步增長,穩定的占據商品類交易總量的43%左右,遠遠高于能源和金屬類商品期
貨交易規模。在國內期貨市場,農產品期貨交易量持倉規模均較大。
隨著未來機構客戶特別是商品基金的出現和金融機構的進入,農產品品種的這一特性也將為
這些機構投資者所青睞。大豆這個大品種至今在國際商品期貨市場上處前三位。大豆品種價
格波動較大,產業鏈條長,參與企業多,影響的范圍廣,這使企業避險和投資需求都較為強
烈。大豆品種本身所具有的季節波動性,使大豆品種極具投資魅力,成為國際期貨市場投資
的常青樹。
大連商品交易所相繼推出大豆、豆粕、豆油等期貨品種,完善了大豆品種體系,并形成了一
個完美的品種套利體系,為套利投資者提供了一個風險低、收益穩定的套利市場,未來隨著
機構投資者在市場上的成長和金融機構的進入,這一系列品種的套利機會會得到市場的認
識。
大豆期貨走勢
1. 生產情況
大豆生產遍及世界,其中北美洲、南美洲和亞洲的種植面積最大。多年來,世界大豆產量一
直居各類油料作物之首。美國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大豆生產國,巴西、阿根廷、中國的大豆
產量居于世界第2、3、4位。中國種植的全部為非轉基因大豆,北美和南美大豆是轉基因大
豆。
中國大豆的最主要產地是黑龍江。2005年黑龍江省生產大豆748萬噸,占當年全國產量的
40%。
2. 進出口情況
美國大豆出口量居世界第1位,出口量占其總產量的45%以上。巴西、阿根廷的大豆出口
量分別居世界第2和第3位。
中國目前已成為世界最大的大豆進口國,2005/06年度共進口2832萬噸,占世界大豆貿易總
量44%;歐共體年進口量在1600萬噸左右;日本每年的進口數量約500萬噸。
3. 大豆的消費
世界大豆的總消費量近10年來逐年增長,從1994/95年度的13,428萬噸增加到2005/06年
度的21,380萬噸,增長61%。
隨著我國城鄉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國對大豆的需求量呈逐年增加的趨勢。首先是大豆壓
榨需求增幅極大,主要是國內對豆油、豆粕的需求出現持續快速增長。其次,大豆的食用及
工業消費量也一直在穩步增加。
大豆基本面
(一) 大豆供應情況分析
全球大豆以南北半球分為兩個收獲期,南美(巴西、阿根廷)大豆的收獲期是每年的3-5月,
而地處北半球的美國、中國的大豆收獲期是9-10月份。因此,每隔6個月,大豆都有集中
供應。
美國是全球大豆最大的供應國,其生產量的變化對世界大豆市場產生較大的影響。我國是國
際大豆市場最大的進口國之一,轉基因大豆的進口量和進口價格直接對國內大豆供給市場產
生影響,從而對非轉基因黃大豆的價格產生影響。因此,大豆的進口量和進口價格對國內市
場上大豆價格影響非常大。
(二) 大豆消費情況
大豆主要進口國是歐盟、中國、日本和東南亞國家。歐盟、日本的大豆進口量相對穩定,中
國、東南亞國家的大豆進口量則變化較大。1997年,亞洲發生金融危機,東南亞國家的大
豆進口量銳減,導致國際市場大豆價格下跌。
大豆的食用消費相對穩定,對價格的影響較弱。大豆壓榨后,豆油、豆粕產品的市場需求變
化不定,影響因素較多。大豆的壓榨需求變化較大,對價格的影響比較大。
(三) 相關商品價格
作為食品,大豆的替代品有豌豆、綠豆、蕓豆等;作為油籽,大豆的替代品有菜籽、棉籽、
葵花籽、花生等。這些替代品的產量、價格及消費的變化對大豆價格也有間接影響。
大豆的價格與它的后續產品豆油、豆粕有直接的關系,這兩種產品的需求量變化,將直接導
致大豆需求量的變化,從而對非轉基因黃大豆的價格產生影響。
(四) 大豆國際市場價格
中國大豆的進口量在世界大豆貿易量中占有較大的比重,國際市場大豆價格與國內大豆價格
之間互為影響。國際市場價格上漲,將對國內的大豆進口量產生影響,影響國內大豆供應量,
從而會對國內的非轉基因黃大豆的需求產生影響,繼而導致國內非轉基因黃大豆的價格上
漲。同時國際市場大豆價格的上漲,會對人們的心理產生影響,預期國內的大豆價格有可能
會上升,也有可能會使期貨價格上漲。
(五) 貯存、運輸成本
運輸成本對黃大豆價格產生明顯影響。在進口大豆占到國內總消費量的60%以上的情況下,
直接影響進口大豆價格變化的國際船運價格將直接影響著國內黃大豆的價格變化。同時國內
地區性的運力緊張,也將拉動運輸成本的上升,間接刺激黃大豆價格的上漲。因此,與運費
相關的運力緊張狀況、原油價格、鋼材價格等因素,都成為影響黃大豆價格的間接影響因素。
本文由東方銅牛期貨基礎知識小編編輯,轉載 大豆期貨基本面資料_期貨基礎知識 請著名文章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