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終南山過斛斯山人宿置酒-五言古詩
admin
下終南山過斛斯山人宿置酒
暮從碧山下,山月隨人歸。
卻顧所來徑,蒼蒼橫翠微。
相攜及田家,童稚開荊扉。
綠竹入幽徑,青蘿拂行衣。
歡言得所憩,美酒聊共揮。
長歌吟松風,曲盡河星稀。
我醉君復樂,陶然共忘機。
傍晚從終南山上走下來,山月好像隨著行人而歸。
回望來時走的山間小路,山林莽莽蒼蒼一片青翠。
遇斛斯山人相攜到他家,兒童出來急忙打開柴門。
穿過竹林進入幽靜小路,青蘿枝葉拂掠行人衣襟。
歡快說笑欣喜得到休息,暢飲美酒賓主頻頻舉杯。
慷慨高歌風入松的曲調,曲罷銀河星光已經很稀。
我喝醉酒主人非常高興,歡樂忘了世俗巧詐心機。
這是一首田園詩,是詩人在長安供奉翰林時所作,寫的是詩人月夜拜訪終南山上一名姓斛斯的隱士。全詩描寫了暮色中山林景色的清新美麗及田家庭院的恬適安靜,流露出詩人的贊慕之情。
第一句“暮從碧山下”中的“暮”字,引出了第二句的“山月”和第四句的“蒼蒼”;“下”字引出了第二句的“隨人歸”及第三句的“卻顧”;“碧”字又引出了第四句的“翠微”。首句看似平常的五個字,卻沒有一個字是虛設的。“山月隨人歸”一句,將月寫得脈脈含情。月尚能如此,人難道還不如月嗎?接下來“卻顧所來徑”一句,寫出了詩人對終南山的不舍之情。這里盡管沒有正面描寫日暮時的山林景色,但卻情中有景。是什么讓詩人如此迷戀,忍不住向身后回顧呢?不正是迷人的山色嗎?第四句“蒼蒼橫翠微”則正面描繪出蒼茫暮色中美妙的山林景色。“翠微”指青翠遮掩映襯的山林幽深處;“蒼蒼”二字更加渲染了色彩的濃重;“橫”字則有籠罩之意。以上四句,筆墨簡練卻神色兼備。
接下來,正在山間小路上漫步的詩人可能恰好碰見了斛斯山人,便“相攜及田家”。由“相攜”二字,可見二人關系之親密。“童稚開荊扉”,是說孩童們打開柴門迎客。“綠竹入幽徑,青蘿拂行衣”,寫出了田家庭院的清幽恬適,流露出詩人的欣賞、艷羨之情。
“歡言得所憩,美酒聊共揮”中的“得所憩”,除了是稱贊山人的院落居室外,還表現了詩人遇見山人的欣喜。所以,詩人與山人開心暢談、開懷暢飲。一個“揮”字,形象地描繪出詩人暢懷美酒的神情。“長歌吟松風,曲盡河星稀”兩句,寫詩人與山人酒醉情深,縱情高歌,一直唱到夜空星辰寥落,人間更深人靜。句中的青松和青天,與上文的蒼蒼“翠微”遙相呼應。詩的末尾,從共飲美酒轉至“我醉君復樂,陶然共忘機”,寫酒醉之后,詩人高興得將俗務機心都拋卻了,心境變得淡泊、恬靜、幽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