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投基金的幾個你需要知道的知識
一、定投基金選指數型還是主動型基金好
指數基金相對主動基金而言具有三大優勢:
1、透明,毋庸置疑,指數基金因為跟蹤的是全透明的指數,所以基金本身也是透明的,即使有一些增強型指數基金用的是smart-bata策略,追求的也是基于指數的超越。
2、廉價,和主動型基金相比,指數基金的管理費只有0.5%左右,比起主動型基金通常1.5%的管理費來說,一年少了1%,多年累計起來也是一筆不小的差異,再加上申購費、托管費等費用都是主動型基金高于指數基金,指數基金的優勢就更大了。另外主動型基金的買賣比起指數基金來說要頻繁的多,一年至少要多出1%的交易成本,兩者相加,主動型基金的成本至少要比指數基金多2%一年。
3、流動性好,因為跟蹤的指數一般都是按照市值加權,所以相對主動型基金來說指數基金具有流動性好的優勢,流動性好的品種在交易時的沖擊成本相對就小,這樣更進一步降低了指數基金的成本。
二、定投一定要選估值低的基金嗎?
目前比較主流的定投方法是選擇低估的品種。那么真的是定投低估品種好嗎?我們先來看一下指數基金的盈利的構成:
指數基金年化收益=年利潤同比增長+估值變動+股息率
股息率毋庸置疑,現在有很多紅利基金,比較好的是跟蹤標普紅利的華寶標普紅利基金(501029),而選低估品種,未來的收益來源主要是來自于估值的回歸,譬如說銀行的PE為7,將來PE回歸到10,價格自然上漲。和低估不同的是另外一種方法,即看重更好的成長性,如ROE。我們分析3年來的申萬一級行業的PE和ROE的變化就可以看到,7年前最低估的行業是銀行,當年的PE只有8.77,到今天銀行的PE下降6.85,而ROE卻從7年前的21.94急劇下降到13.43,雖然7年的漲幅也有90.30%,但和家用電器、食品飲料、醫藥生物相比相差甚遠。這三個行業雖然估值也有下降,但ROE下降不多,甚至家用電器還略有上升,這就導致漲幅遠遠超過了當年最低估的銀行。
三、定投一定要選穩定的基金嗎?
很多專家在推薦基金的時候都告誡投資者,不要光看收益,還需要有穩定性,更專業一點的讓你選擇最大回撤小、夏普比率高的品種。如果你一次買入基金,確實要選擇最大回撤小、夏普比率高的品種。但對定投則不完全是這么回事。不信我們看一個簡單的例子。我們假定一個品種第一個月的凈值為1,第四個月依然為1,也就是說起點和終點相等,如果第二個月和第三個月的凈值也都為1,那么收益率顯然為0,如果第二個月為0.95,第三個月為1.05,那么收益率是0.13%,隨著增幅增大,我們發現最終的收益率越來越大,而且是呈線性增加。這個例子也更進一步說明了我們需要選擇的是振幅更大的指數基金作為定投的品種,因為大部分主動型基金都是追求更小的回測、更高的夏普比率。這也印證了一句老話:吃得苦中苦方為人上人。
四、定投時間越長越好嗎?
專家們還會告誡大家,定投一定要長期堅持,只不過這個長期不是永遠,從下表中看出,長時間定投后的效果會越來越差,主要原因是定投金額在整個累計金額中的比例隨著時間的推移越來越小,再加上中國股市的特點,如果一直不贖回的效果就會變差。很多人提出了各種退出定投的閾值,或者過于復雜,或者效果欠佳。這里提出一個最簡單易行的策略,就是基于中國股市的特點,一般來說平均5年最長7年必有一次大牛市,所以如果選擇彈性好的品種,總收益率翻番就可以贖回定投然后重新開始定投了。
五、定投是場外好還是場內好?
7年前我給員工推薦了定投中證500,當時我覺得是場內買入好,因為成本低而且還可能吃到折價。到了2015年定投中證500的確實都翻番了,但只有3個人堅持下來了,而且都是場外定投的。問了一下沒堅持下來的原因,大部分是因為熊市持續大跌的恐懼,還有一部分人是因為貪婪,總覺得明天可能價格更低,一來二去價格絕塵而去了。就像牛頓說的,我能計算出復雜的天體運行,但無法計算出人性。所以現在有人問我場內定投好還是場外定投好,我會堅定的說:場外自動扣款的定投好!
六、哪種智能定投效果好?
為了更好的跑贏普通定額定投,目前人們提出了各種策略,其中美國納斯達克的首席經濟學家邁克爾·埃德爾森于1996年在其著作《價值平均策略》中提出的價值平均策略是一種較好的策略。但大部分策略都需要每次手動操作,為了解決這個問題,蛋卷基金最近推出了基于價值平均策略的智能定投。其中的上漲少投,下跌多投策略,最高定投額是平均定投的5倍,最少可以不定投,和普通定投相比不僅省時省力,而且收益率也高于普通的定投。
為了方便大家回算,給出了定投通用計算模板,大家可以回算不同品種的基金在歷史上的普通定投和智能定投的結果:https://pan.baidu.com/s/1pXOfXoZgLwgRuMouX8OKvg
本文由東方銅牛網編輯,轉載 定投基金的幾個你需要知道的知識? 請注明文章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