豐巢收費原因:多家同行早已收取超時費 甚至存柜即收費
豐巢智能快遞柜超時收費一事已經爭論了半個月。
在國家郵政局發布5月13日已約談豐巢科技公司主要負責人的消息后,5月15日晚間,豐巢在其官方微博豐巢宣布,將用戶免費保管時長由原來的12小時延長至18小時,超時后每12小時收費0.5元,3元封頂。
豐巢智能柜并非是第一家進行“超時收費”的智能快遞柜,早在2016年,中郵速遞易智能快遞柜就已經開始收取超時費用。此后,鳥箱、近鄰寶、日日順樂家、江蘇云柜、收件寶等品牌智能快遞柜也陸續進入了“收費時代”。
收費之余,中郵速遞易、江蘇云柜、近鄰寶等品牌快遞柜普遍存在收費標準不清、不同地區收費不一的問題。有的快遞柜則根據使用率來制定免費保管時間,使用率越高,免費存管時間越短,最短超時半小時即收費,引發用戶爭議。
對此,專家認為,快遞柜公司在進行服務定價時應主動聯合價格主管部門召開價格聽證會,召集消費者代表、專家學者代表等人員共同討論快遞柜的收費與服務標準,只有充分尊重用戶,才能讓用戶認可和有安全感。
多家快遞柜企業已收費
5月14日,廈門的梁小姐突然收到了一條關于鳥箱快遞柜的提醒信息,顯示她的快遞已經存放在鳥箱快遞柜中36個小時,將收費1元。
“我從2017年搬到這個小區起,鳥箱就開始超過12小時收費了。”梁小姐說,她所在公司和小區均使用鳥箱快遞柜,盡管她多次和快遞員溝通,拒絕放入快遞柜,但多數快遞員仍未經她允許將快遞放入鳥箱快遞柜。
在2015年智能快遞柜盛行之前,鳥箱快遞柜就已經進入了市場。2016年“雙十二”之后,“鳥箱”宣布2016年12月5日后,包裹存放超12小時后,將按照一天一元的標準收取逾期費。
同年,快遞柜巨頭速遞易(現名為“中郵速遞易”)也開始試水超時收費,不同地區免費保管時間不同,但超時后,每24小時將收取1元超時保管費用。
2016年“雙十一”期間,速遞易在五個城市試點,將最長免費存放48小時的快遞柜改為超時4小時即收費1元。這一嘗試隨即遭到了大量用戶抵制,在“新政策”實施了11天后被“廢除”。
但因不同區域收費標準不同,中郵速遞易屢次陷入爭議。據北京青年報報道,有的小區速遞易為24小時內免費保管,有的是12小時免費,有的是2小時免費,甚至有個別小區存入即收費。
5月15日,蘭州金河家園業主李女士向澎湃新聞投訴稱,自己所在小區的中郵速遞柜免費存放時間僅為半個小時,超時即收取代存服務費0.5元,往后每超12小時收取1元。
江蘇云柜的超時收費標準也并不統一。按照江蘇云柜在其微信公眾號上發布的超時收費方案:全國整體超時收費方案為,快遞自入柜開始計算時長,入柜20小時內提供免費保管服務,超時后收費2元,后續收費2元/12小時,10元封頂。以上為全國整體方案,個別網點會有自己的方案,最終收費規則和時間,以網點設置為準。
但據用戶網上反映,有的地區超時14小時即被收費6元,有的18個小時被收費。因超時收費封頂10元,江蘇云柜也被稱為“最貴快遞柜”。
澎湃新聞梳理發現,目前進行收費的多家快遞柜存在收費標準不清的問題,除了中郵速遞易、江蘇云柜之外,日日順樂家、富有收件寶、近鄰寶等品牌快遞柜也實施不同區域不同收費政策。
其中部分快遞柜以使用率來制定收費標準。以富有收件寶為例,在長沙地區,市中心區域免費存放時間為24小時,但在人流量較大的小區,則是存放15個小時后即收費。對此,富有收件寶在此前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使用率越高的小區,免費存放時間越短。
5月15日,中郵速遞易一名蘭州地區負責人也表示,中郵速遞易部分地區存在超時0.5小時即收費的情況,因為快遞柜免費保管時間是以小區具體使用率來制定,柜子少、使用率高,免費保管時間就會降低,督促用戶盡快取件。
理想汽車難言"理想":車輛發生自燃 增程式技術碰壁
如果說2019年蔚來的CEO李斌是最慘的人,那2020年理想汽車CEO李想或將接過“交接棒”。
今年是理想汽車的交付大年,經歷了4年的沉淀,本該在今年策馬揚鞭,然而卻處處碰壁。疫情伊始,理想汽車遭遇供應鏈斷裂,只好再次延遲交付,遭到不少車主拋棄訂單。緊接著,新補貼政策一出,理想汽車32.8萬元的價格定位遺憾錯過補貼一列,面對特斯拉等強勁對手的普遍降價,理想汽車只好自行補貼。
與此同時,不久前湖南長沙一輛理想ONE在行駛途中發生自燃燒毀再次將理想汽車推向輿論的高點,使其掉落至信任深淵。
對此理想汽車向《中國經營報》記者表示,理想汽車會繼續配合第三方機構一塊做深入的調查分析,待最終結果確認后再做公布。
意外頻出
其實在去年12月正式交付短短兩周時間內,理想ONE接連出現了3起嚴重的車輛問題。提車不久的車主曝出理想ONE出現故障報警,工作人員發現了個別車輛出現駐車系統和車身穩定系統的誤報。一位理想汽車用戶在從杭州交付中心提車后駛入了高速公路,行駛當中出現解除自適應巡航功能后,踩踏加速踏板車輛卻無法提速。
一時間,輿論紛沓而來,李想則在微博上表示,是我們太蠢了,讓用戶擔驚受怕。他還表示“有問題第一時間指出對我們是最大的幫助”。對此,大部分理想的車主們表示了理解和支持,他們認為“購買造車新企的車本就存在風險”。
5月7日,理想汽車車主在微信群內發布訊息,表示自己的理想ONE在高速上突然遭遇“剎車失靈”。對此,理想汽車官方回復記者稱:經初步拆解分析,該車輛的機電伺服助力機構的一電子元件偶發通信故障,導致剎車助力系統失效,屬供應商罕見個案,不存在批量風險。
但5月8日的自燃事件卻讓這一切再次蒙灰。當天中午時分,湖南長沙一輛提車僅7天、剛上了臨時牌照的理想ONE在行駛過程中突然冒煙,之后便起了火。而且火勢非常兇猛,當消防人員趕到時,車輛已基本燒毀,好在沒有造成人員傷亡。
一小時后,理想汽車也迅速通過官方微博進行回應,理想ONE發生了前機艙冒煙的情況,經過現場檢測,車輛電池系統沒有出現問題。由于理想汽車在官方回復上將車輛自燃的情況說成“冒煙”,遭到了不少車主的抵制,理想國的信徒們之間開始有了分歧。
5月12日,涉事車輛的車主通過APP做出回應,目前已解決,消防判斷起火原因不是增程器和油路的問題,也不是大家說的電池和電機問題,具體原因還在分析調查中。
避談“增程式”
自燃事件讓理想汽車的“增程式技術”也成為了討論的焦點。
在2018年那場發布會上,李想曾信誓旦旦說出為解決里程焦慮的痛點,要造一輛增程式汽車。并且之后夸下海口,理想汽車的銷量目標到2020年賣出10萬輛,到2025年能賣出100萬輛。然而在今年4月底的媒體溝通會上,李想似乎已經失去了某些銳氣。他的PPT變成了兩頁,對銷量目標開始緘默不言,最為重要的是,李想決定將理想汽車的定位由“增程式電動車”改變成“插電式混合動力”路線。
“以后不叫增程式了,叫插混。”對于李想來說,在經歷市場的重重打擊之下,選擇當一個“異類”有點格格不入,甚至有些痛苦。“在過去(交付的)6個月以及銷售之前的很長一段時間里,是我們自己做了一個不太適合的選擇。以后媒體和銷售機構不需要再細分出一個品類,而這個品類只有我們一家,我覺得這是件很痛苦的事情。”
相比蔚來、小鵬、威馬等新勢力車企,理想汽車雖然起步較晚,但它選擇了一條差異化路線,主打增程式技術,并且三年內只造一輛車。增程式技術即在純電動汽車核心“三電”(電池、電控、電驅)的基礎之上,加入一套增程器系統。所謂增程器系統,其實相當于一個小型的發電機組,由發動機、發電機變頻器和控制器系統構成,為直接提供汽車動能的電池組充電,從而延長續航里程。
此后,理想汽車將動力模式重新命名為“純電優先”、“燃油優先”和“油電混合”,分別服務于有家用充電樁的用戶、日常不充電的用戶和無樁但可間歇性充電的用戶。對于大多數人而言,“增程式”太過生澀,也不易宣傳。在經濟學家宋清輝眼中,“此次變更產品定位背后,更可能是理想汽車在營銷層面的無奈和對現實壓力的妥協。”
在現實面前“摔跤”
將未來的三年押寶在增程式混合動力技術領域,在外界看來更像是一場豪賭。但是對于李想來說,這條路是非常堅定的。“我一直覺得自己挺牛的。一個好的創業者內心都是自大的。”
李想高中就創辦了泡泡網,賺取第一桶金后,又創辦了汽車之家,并一舉將其助推上市。據汽車之家和理想汽車投資人黃明明回憶,創辦汽車之家10年后,李想幾乎是在最頂峰的時候選擇急流勇退,這段經歷不僅幫他贏得了資本的支持,并且憑借著自身獨特又鮮明的性格在互聯網中贏得了一票簇擁者,也為自己的企業賺足了眼球。
“支持想哥再次創業”成為了每次理想汽車出現危機事件中車主們評論最多的語句。即使是在資本寒冬之下,理想汽車仍然獲得了青睞。獲得來自同樣是創業明星美團CEO王興個人領投的近3億美元投資以及字節跳動、經緯創投、明勢資本、藍馳創投的跟投,總額達到5.3億美元,在王興眼中,理想ONE一定是未來造車新企的TOP3。
自去年12月開啟交付以來,截至今年4月29日已累計交付超過6500輛,月銷量沖進了國內造車新勢力前三甲。不過同是造車新企的業內人士則對記者表示,前一萬名用戶都是理想汽車的內部員工以及企業的朋友圈,一萬輛以后的銷量表現才是真正的實力。
不過2020年,理想汽車的銷量本應更好,但命運卻沒有眷顧這位連續創業者。疫情伊始,理想汽車遭遇供應鏈斷裂,再次延遲交付,遭到不少車主拋棄訂單。
小王(化名)曾經在理想汽車的銷售極力推薦之下被理想汽車年輕時尚的外型內飾等很多特點所吸引,成為了理想汽車的首任車主,但是在第一次試駕到真正的實車后,卻選擇了退定金。“車太大了,一線城市不好停車,考慮了現實的一些因素還是選擇了放棄。”“延遲交付,理想汽車工作人員通知并不及時,耽誤了我的用車計劃,讓我覺得其實理想汽車一向推崇的貼心服務也并沒有太好。”有車主向記者表示。
之后,新補貼政策的推出對理想汽車則造成了更大的沖擊。4月23日,四部委聯合發布了《關于完善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財政補貼政策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通知》顯示,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財政補貼政策實施期限將延長至2022年底,但新能源乘用車補貼前售價須在30萬元以下(含30萬元)。而對于30萬元以上的車型,如果支持換電,也將不受價格限制,同樣享受補貼。
該新政一出,有人歡喜有人憂。理想汽車32.8萬元的價格定位遺憾錯過補貼一列。李想認為,“設計30萬元的補貼門檻,基本上是精準地助攻特斯拉來打殘國內的純電動品牌。你只需要換位想一下,如果你是特斯拉,你接下來會如何制定對策和定價,就知道什么叫滅頂之災了。”
在漫漫造車之路上,或許還有很多山和大海需要李想去跨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