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方銅牛網12月26日訊 據《美國汽車新聞》報道,2017年,汽車移動性實現了里程碑式的發展,同時也面臨諸多問題。我們在此預測,2018年汽車移動性的發展會延續強勢表現。但在我們對2018年進行預測之前,我們先來回顧今年移動性領域發生了哪些大事?
首先,Waymo宣布在Phoenix推出無人駕駛網約車服務締造了新的歷史,但在與Uber商業機密一案的對決當中也成為了業內先例。
但這僅僅是Uber今年不足為道的負面。Uber前雇員Susan Fowler發布的博客上寫到Uber內部存在的性騷擾問題,導致Uber苦不堪言,事情甚至發酵成為整個公司的病癥,存在極端嚴重的道德問題。Uber每天似乎都有大事發生,包括CEO兼創始人Travis Kalanick被迫下臺等。
同時,特斯拉也在今年發布了Model 3,希望這款平民轎車的量產,但事實是這款具有革命性意義的車型價格也沒多便宜,也沒實現量產。另外,特斯拉同時也計劃大舉進軍移動出行領域。
盡管這份移動性報告并不能透視未來,但我們確實對2018年移動性市場很有想法。以下是預測內容:
一、中國電動車初創公司上“頭條”的頻率會越來越多
中國車企希望進軍美國已經長達數年之久,但2018年可能會最終實現。
隨著電動車技術的發展,以及政府節能減排力度的加大和車企的全球化延伸,可以預計,中國車企進入美國市場已經指日可待。
中國很多的初創公司都已經在硅谷設立商店,希望將中國的生產與硅谷的工程相結合。盡管其中大部分公司并沒有計劃在2019年之前在美洲大陸上出售新車,但他們明年已經足以吸引媒體關注,即在產品到來之前,在美國消費者中間先樹立品牌形象。
二、相對而言,Uber將會迎來相對安靜的一年
盡管結束了負面新聞不斷的一年,但在Kalanick的錯誤指導下,關于優步的新聞還將會繼續涌現。所以很難相信公司能夠從2017年自己挖的坑當中跳出來。然而,與Waymo的官司將在二月份開庭,借此,Uber最頭疼的一個問題可能會在年初得到解決,從而新上任的CEO Dara Khosrowshahi也有空專注于公司文化的重塑。
三、Lyft挑戰進一步加劇
盡管其主要競爭對手Uber不斷遭受負面新聞困擾,而Lyft則將充分發揮其在網約車領域的優勢。Lyft前期得到了Waymo母公司Alphabet的投資,并且也與多家車企和技術公司簽署合作,其中包括Waymo。
這些看起來都像是很不錯的消息,但持有如此之多的投資,Lyft似乎也面臨著更多挑戰。公司與通用的合作被擱置下來,對于Lyft來說,在2018年則需要保持好與合作伙伴的關系。
四、車企將縮減自動駕駛規劃
通用、福特、寶馬、日產等大部分車企都已經公布了自動駕駛汽車部署規劃,其中很多是計劃在未來五年實現偉大目標。這些規劃當中還包括網約車試點,以此來研究消費者的反應和對該技術的使用。
然而,之后對于自動駕駛的熱忱可能會逐漸減少,很多公司可能會修改初期的預測。沃爾沃12月份縮減了其Drive Me項目的試點,僅有少數家庭能夠使用搭載現款ADAS技術車型,而不是此前計劃的100輛。沃爾沃表示需要在這項技術推出之前解決一些始料未及的問題。
五、特斯拉生產目標可能依舊無法完成
借助Model S、 Model X 和現在的Model,特斯拉早已證明公司可以按時完成生產目標。特斯拉也已經將在2017年底將每周生產5,000輛的目標推遲到2018年第一季度。
摩根史坦利分析師Adam Jonas預計,特斯拉到2018年第一季度后期,Model 3的產量僅會達到8,000輛,年產量有望達到48,000輛,遠低于公司計劃的500,000的年產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