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貨市場CAPM模型的實證
admin
除了以上的一些假定,EMH還通過對“信息”和“獲利”這兩個概念的界定使它的理論更為完善。Fama(1970)指出,過去已有的信息(或稱陳舊信息Stale Information)是對當前的價格無任何參考價值的,所以證券價格應該是能夠迅速而準確地反映信息。迅速意味著當投資者得知新信息時,已經無法利用它來獲利了。準確意味著市場價格對信息的反應既不會過度也不會不足,總體平均來說,應該是準確的。那么,除了信息最初到來時價格的反應之外,以后價格不再為此信息產生任何反應。實證研究中要對這一命題進行驗證,在理論上就要求對“獲利”和“已知的信息”作出明確的解釋。
對“獲利”的定義涉及爭議較多,倘若對“獲利”沒有統一的界定,那么只要找到市場上有人利用新信息的到來賺到了錢的例子便可以否認市場的有效性。在這一方面,EMH得到了資本資產定價理論(CAPM)的有力支持。金融學上對“獲利”的定義為:在不承擔額外風險的情況下獲得額外的收益。這一定義在實踐中的困難在于對額外風險的度量上。CAPM(Sharpe等人)則在馬柯維茨提出的以方差作為風險度量的基礎上構建了一個風險與收益關系的模型,根據該模型,投資者要想在有效市場上獲得額外的收益,必須要承擔額外的風險。這就說明,一個人如果獲得了額外的收益,并不能說明市場的無效,因為還有一種可能是他承擔了額外的風險。
現代金融經濟學的重要問題之一是權衡風險和預期收益的量化問題。雖然,人們普遍認為諸如股票市場之類的風險投資其回報一般應高于無風險投資,然而,也只是在資本資產定價模型創立以后,經濟學家們才能夠從數量上分析風險及其為承受風險而得到的回報之間的關系。資本資產定價模型的前提是建立在資產的預期收益對于其市場投資組合收益的方差為線性的關系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