鋼材消費與固定資產投資之間的關系
admin
鋼鐵行業是國民經濟的支柱產業,關系到國計民生,在國民經濟中占有不可替代的地位。鋼鐵作為一個周期性行業,受宏觀經濟的影響較大。西方成熟經濟體的經驗表明,由于發展階段和產業結構不同,鋼材消費強度是明顯不同的。在工業化初期和中期階段,鋼材消費強度呈現迅速上升趨勢,而到了工業化后期階段,鋼材消費強度將維持在一定高水平上,之后鋼材消費強度緩慢下降。
一般而言,鋼材產銷量與國內生產總值以及固定資產投資有著較強的相關性。一個國家鋼材消費量與該國國民經濟發展狀況、工業化進程應當密切相關,鋼產量和消費量總體上與國內生產總值以一定比例正向增長。國內生產總值的統計構成可以分解為第一產業(農業)、第二產業(工業和建筑業)和第三產業(服務業)。顯然,第二產業是使用鋼材最密集的行業。在我國鋼材的消費需求增長中,固定資產投資的增長起到了非常關鍵的作用。眾所周知,與國外相比,中國的國內生產總值構成中,消費比例嚴重偏低,以至于國內生產總值的增長主要依賴固定資產投資的增長。固定資產行程過程中必須使用大量鋼材,正是由于固定資產的超比例增長才成就了我國鋼鐵行業的高速增長。因此,研究鋼材總需求與固定資產投資之間的關注,也是研究鋼材總需求與宏觀經濟的重要內容。
在表5—1中,國內生產總值、第二產業生產總值以及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三大指標均采用當前價格,即未經價格水平調整。鋼材表觀消費量是指“國內粗鋼產量+鋼坯凈進口量+鋼材凈進口量”。該方法的好處是可以避免國內鋼材生產統計中重復計算的缺陷。從圖5—3中可以明顯地發現,鋼材表觀消費量與國內生產總值和固定資產投資呈現明顯的趨勢一致性。
圖5—3 三大經濟指標與鋼材表觀消費量走勢比較
為了進一步分析它們之間的關系,可以對表5—1中的數據進行回歸計算得到相關系數。測算結果表明三大宏觀經濟指標之間的相關性在0.98以上,三大宏觀經濟指標與鋼材消費之間的相關性都接近0.98。如此高的相關系數,充分表明我國高速發展的經濟對鋼材消費的依賴性。進一步,我們可以根據圖5—3中的數據計算出固定資產投資與鋼材表觀消費量的散點圖以及擬合線性方程式,擬合結果的線性方程式為:y=0.2904x+5778.2,擬合結果的R2為0.9727,說明二者之間具有較強的線性相關性見圖5—4。
圖5—4 固定資產投資與鋼材表觀消費量之間的線性關系
固定資產投資在國內生產總值中占據非常重要的比重,因此鋼鐵行業的景氣程度與經濟增長周期密切相關。具體而言,當經濟強勁復蘇和增長時,鋼鐵行業也進入較高景氣狀態;反之,當經濟增長速度有所放緩時,鋼鐵工業景氣程度也相應進入下降通道。
1991~1993年,固定資產連續三年高速增長,鋼材的消費增長率在1993年達到45%。1991年年底國內螺紋鋼、線材的價格大致為1700元/噸;1993年年中,價格已經雙雙突破4000元/噸。1991年,國內鋼材產量為5638萬噸,在一路走高的價格刺激下,1994年的產量達到8648萬噸,三年內產量增加了50%。
1994年,國內通貨膨脹率高達20%以上,經濟過熱的局面導致政府不得不出臺強硬的宏觀緊縮政策,固定資產投資增長率進入了6年的下降期。鋼材需求量在1994年、1995年兩年中都是負增長,價格一路回落。1999年下半年,國內螺紋鋼、線材的價格回落至每噸2200多元。在價格回落的背景下,鋼材企業擴張的動力幾乎消失,鋼鐵行業的固定資產投資連續5年負增長,1996到1998年國內自產鋼材產量增長率分別只有4%、7%和7.5%。
2000年開始,固定資產投資增長率又出現連續4年不斷提高的局面,宏觀經濟又進入景氣階段。2001年,鋼材需求增長率迅速回升至30%以上,并且在接下來的兩年內增長率保持在20%以上。在需求拉動和供給增長率降低的復合作用下,鋼價出現了明顯回升,2004年3月,螺紋鋼、線材的價格一度又登上4000元/噸整數關。鋼材價格開始走穩并略有上升,鋼鐵企業利潤率大增。2002~2004年,大規模的鋼鐵投資又出現了,經過兩年的建設,大多在2005年或2006年建成投產,2005年和2006年,國內自產鋼材年增長率分別達到了28.36%和23.41%。國內鋼鐵產能迅速擴張,以至于2006年一舉改變了我國以往鋼材凈進口的歷史,首次實現了鋼材凈出口。
2004年,當經濟過熱的苗頭開始顯現時,宏觀經濟政策開始轉向從緊。但在國際經濟繼續增長的背景下,國內房地產和鋼材出口兩個輪子高速運轉,第二產業和國內生產總值依舊運行在上升通道中。固定資產投資增長率在2006年開始逐年回落,受此影響,國內鋼材需求增長率也開始回落。但是,一方面由于固定資產投資增長率仍舊維持在20%以上,另一方面鋼材出口需求的強勁增長也對緩解國內鋼材供大于求作出了很大的貢獻。然而,這一切都因為2008年下半年的金融危機戛然而止。2008年,三大宏觀經濟指標和鋼材消費的增長率都明顯進入了下降通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