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連商品交易所黃大豆1號期貨合約說明
交易品種:黃大豆1號
交易代碼:A
交易單位:10噸/手
報價單位:元( 人民幣)/噸
最小變動價位:1元/噸
漲跌停板幅度:上一交易日結算價的4%
合約交割月份:1,3,5,7,9,11
交易時間:每周一至周五上午9:00~11:30,下午13:30~15:00
最后交易日:合約月份第十個交易日
最后交割日:最后交易日后七日(遇法定節假日順延)
交割等級:具體內容見附表
交割地點:大連商品交易所指定交割倉庫
交割方式:集中交割
上市交易所:大連商品交易所
黃大豆基本知識簡介:
大豆屬于蝶形花科,別名黃豆。我國許多古書上曾稱大豆為菽,《詩經》中就有:"中原有菽,庶民采之"的記載;西晉杜預對菽字注釋:"菽,大豆也";秦漢以后就以豆字代替菽字了。中國是黃豆的故鄉,據推算,我國種植大豆已有4700多年的歷史,在有文獻記載以前,大豆便因營養值高而被廣泛地栽培。歐美各國栽培大豆的歷史很短,大約在19世紀后期才從我國傳去。本世紀30年代,大豆栽培已遍及世界各國。
大豆按其播種季節的不同,可分為春大豆、夏大豆、秋大豆和冬大豆四類,但以春大豆占多數。春大豆一般在春天播種,十月份收獲,十一月份開始進入流通渠道。我國主要分布于東北三省,河北、山西中北部,陜西北部及西北各省(區)。夏大豆大多在小麥等冬季作物收獲后再播種,耕作制度為麥豆輪作的一年二熟制或二年三熟制。我國主要分布于黃淮平原和長江流域各省。秋大豆通常是早稻收割后再播種,當大豆收獲后再播冬季作物,形成一年三熟制。我國浙江、江西的中南部、湖南的南部、福建和臺灣的全部種植秋大豆較多。冬大豆主要分布于廣東、廣西及云南的南部。這些地區冬季氣溫高,終年無霜,春、夏、秋、冬四季均可種植大豆。所以這些地區有冬季播種的大豆,但播種面積不大。
大豆按種皮的顏色和粒形分五類:
1、黃大豆:種皮為黃色。按粒形又分東北黃大豆和一般黃大豆兩類。
2、青大豆:種皮為青色。
3、黑大色:種皮為黑色。
4、其它色大豆:種皮為褐色、棕色、赤色等單一顏色大豆。
5、飼料豆(秣食豆)
黃豆的用途:
大豆是一種重要的糧油兼用農產品,既能食用,又可用于榨油。作為食品,大豆是一種優質高含量的植物蛋白資源,它的脂肪、蛋白質、碳水化合物、粗纖維的組成比例非常接近于肉類食品。大豆的蛋白質含量為35%-45%,比禾谷類作物高6-7倍。氨基酸組成平衡而又合理,尤其富含8種人體所必需的氨基酸。大豆制品如豆腐、千張、豆瓣醬、豆腐乳、醬油、豆豉等,食味鮮美,營養豐富,是東亞國家的傳統副食品。聯合國糧農組織極力主張發展大豆食品,以解決目前發展中國家蛋白質資源不足的現狀。
作為油料作物,大豆是世界上最主要的植物油和蛋白餅粕的提供者。每1噸大豆可以制出大約0.2噸的豆油和0.8噸的豆柏。用大豆制取的豆油,油質好,營養價值高,是一種主要食用植物油。作為大豆榨油的副產品,豆粕主要用于補充喂養家禽、豬、牛等的蛋白質,少部分用在釀造及醫藥工業上。
黃豆的營養食用與保健:
黃豆的營養價值最豐富,素有“豆中之王”之稱,被人們叫做“植物肉”、“綠色的乳牛”。干黃豆中含高品質的蛋白質約40%,為其他糧食之冠。但有研究顯示認為:男性還是少吃黃豆制品為好。
研究已明確顯示,男性食用的黃豆越多,精子的質量也會相應降低,特別是那些在生育方面已經有問題的男性,最好不要吃太多的黃豆,日常進食不應以黃豆制品為主,以免攝入過量雌性激素。
黃豆蛋白質含量高達40%左右,最優質的可達50%左右,相當與瘦豬肉的2倍多,雞蛋的3倍.黃豆蛋白質的氨基酸的組成比較接近人體所需要的氨基酸,屬于完全蛋白,其中賴氨基酸含量較多,每一百克黃豆中約含鐵質35.8毫克,含磷418毫克,還有維生素A B1 B2 D E 等。
現代醫學研究認為,黃豆不含膽固醇,并可以降低人體膽固醇,減少動脈硬化的發生,預防心臟病,黃豆中還含有一種抑胰酶的物質,它對糖尿病有一定的療效.因此,黃豆被營養學家推薦為防治冠心病,高血壓動脈粥樣硬化等疾病的理想保健品.黃豆中所含的軟磷脂是大腦細胞組成的重要部分,常吃黃豆對增加和改善大腦技能有重要的效能。
祖國醫學認為,服食黃豆可令人長肌膚,益顏色,填精髓,增力氣,補虛開胃,是適宜虛弱者使用的補益食品,具有益氣養血.健脾寬中,健身寧心,下利大腸,潤燥消水的功效。
大豆的全球種植概況:
在油料作物中,無論從籽粒生產數量及產出的油和蛋白質,大豆均居各作物的第一位。歷史上中國大豆種植面積和總產量長期居世界第一位。1936年全國種植面積1.34億畝,總產量1130萬噸,當時占世界總產量91.2%。1957年種植1.91億畝,是中國種植面積最大的時期。中國歷年大豆生產情況見表5-1。1954年美國大豆和種植面積和總產均超過中國,中國居世界第二位。1975年巴西大豆的種植面積和總產均超過中國,中國屈居世界第三位。中國在1997~1998年度大豆種植面積居世界第三位,1.25萬畝,占全球大豆總面積10.30萬畝的12.1%;而總產量為14.73百萬噸,占全球總量156.73百萬噸的9.4%(見表1-3),屈居阿根廷之后而位于第四位。近幾年大豆種植面積和產量均有增加,但仍未達到歷史最高水平。隨著農業生產的發展,人民生活需要量增加和畜牧業的發展,以及加入WTO的需要,要求中國大豆生產一要提高產量,二要降低成本,逐步提高糧食產品蛋白質含量,改變中國糧食結構中碳氮比例失調的狀況。世界在20世紀30年代以前,大豆種植主要集中在亞洲各國,如中國、印尼、日本和朝鮮等國。40年代末到50年代初,美國大豆生產超過中國和亞洲各國。目前,美洲國家,如美國、巴西、阿根廷已成為世界大豆主要生產和出口國。與此相比,歐洲、亞洲變化較小,非洲和南亞各國也在積極采取措施,擴大種植面積,提高單產。
過去美國大豆主要作為干草和青貯飼料種植。1915年華盛頓州的一家榨油廠才首次加工了美國種植的大豆。此后,加工商同生產者簽訂的大豆生產合同,促使美國大豆種植面積的擴大。第二次世界大戰及其之后,世界市場對烹飪油、沙拉油及肉類的需求持續增長,促使美國大豆生產迅速擴大。20世紀50年代初大豆面積不足8400萬畝,到1971~1972年增至25500萬畝,1979~1980年達到42750萬畝,至此,美國已成為世界最大的大豆生產、消費和出口國。1998年美國大豆總產7318萬噸,占世界總產的46.7%;每年出口約2000萬噸,占世界大豆貿易總量的66%;單產175公斤/畝,比世界平均單產高20%左右。美國的大豆對中國的出口量近幾年逐漸增加,這兩年的出口量增加了200%。
本文由東方銅牛網整理編輯,轉載 黃豆期貨合約與基本資料-期貨入門 請注明文章地址。
投資有風險,入市須謹慎。東方銅牛網提醒交易者進行專業的交易知識學習很有必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