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级毛毛片毛片毛片毛片在线看-一级毛片 在线播放-一级毛片a-一级毛片aaa-国产美女做爰免费视-国产美女做爰免费视频软件

客服 |
手機網
格雷厄姆網網站歡迎您!
廣告
主頁 > 詩詞 > 名家 > 正文

漢樂府詩集大全10首(精選)

2024-06-28 17:15 來源:未知 作者: admin
分享到
關注格雷厄姆網在線:
  • 掃描二維碼

    關注√

    格雷厄姆網微信

在線咨詢:
  • 掃描或點擊關注格雷厄姆網在線客服

塞上曲

王昌齡
蟬鳴空桑林,八月蕭關道。
出塞入塞寒,處處黃蘆草。
從來幽并客,皆共塵沙老。
莫學游俠兒,矜夸紫騮好。
秋蟬在空曠的桑林里鳴叫,八月蕭關道征人分外寂寥。
出塞又入塞天色一片荒寒,觸目所見處處是枯黃蘆草。
從來幽州并州征戍的勇士,都和那塵土黃沙共同衰老。
勸君莫學那恃勇的游俠兒,只知道夸耀自己紫騮馬好。
【評點】
塞上曲,出自漢樂府《出塞》、《入塞》,為橫吹曲辭,唐為樂府新辭。本詩是王昌齡反戰邊塞詩之一,描寫了塞上的秋寒蕭索,出征塞外將士老死荒漠的凄慘境遇,警戒青年人不要像“游俠兒”一樣恃勇矜夸。
全詩以寫景起筆,通過描寫邊塞秋天景色營造出一種肅殺悲涼的氛圍。“蟬鳴空桑林,八月蕭關道。出塞入塞寒,處處黃蘆草”:悲鳴的秋蟬;凋落的桑葉;齊步行進在八月蕭關大道上的一隊隊戍邊士兵;塞內塞外都是由枯黃的蘆草覆蓋的蒼茫的原野,在秋風侵襲下透出刺骨的寒意。這四句詩都是對邊塞景象的描寫,秋意濃濃,寒苦悲涼之意仿佛歷歷在目。
詩的后四句主要寫戍邊的情境。“從來幽并客,皆共塵沙老”:來自幽州和并州的勇士,青春年華都揮灑在邊疆戰場上;接著,詩人發出對時事的喟嘆,感慨與同情并發——“莫學游俠兒,矜夸紫騮好”:奉勸好勝的青年人莫要像那些逞意氣而輕視生命的人,只知道炫耀自己的駿馬來顯現自己的勇猛。詩人以凝練的語言傳達出充沛飽滿的感情,聲聲實在,句句真情,讓全詩讀來意氣昂揚,慷慨動人。“從來幽并客,皆共塵沙老”,與王翰的“醉臥沙場君莫笑,古來征戰幾人回”相得益彰,抒發了詩人的悲壯情懷。這首詩表達了詩人對不顧將士死活的戍邊政策的不滿和陣亡將士的沉重哀悼,抒發了濃厚的反戰情緒。

塞下曲

王昌齡
飲馬度秋水,水寒風似刀。
平沙日未沒,黯黯見臨洮。
昔日長城戰,咸言意氣高。
黃塵足今古,白骨亂蓬蒿。
飲完戰馬度過秋天的江水,江水冰冷寒風似尖利鋼刀。
無邊沙漠天邊殘日還未落,昏暗中隱約地能看見臨洮。
想起昔日長城腳下鏖戰急,都說將士們當年的斗志高。
從古到今這里是黃沙彌漫,戰士的白骨在蒿草中亂拋。
【評點】
這是一首以長城附近邊疆為背景所作的樂府詩。詩人通過追憶開元二年(714年)唐將薛訥大破吐蕃的故事,展現了戰爭的悲烈嚴酷,流露出詩人強烈的反戰思想。
詩的前四句勾畫了一幅晚秋塞外落日沙漠的景致,寫盡塞外荒涼:即使江水寒冷、秋風凜冽,在戰馬飲完水后,大軍便急匆匆地橫渡秋水奔赴遙遠邊疆。廣袤的沙地隱隱露出沒有完全消失的夕陽,蒙蒙暮色中依稀可見臨洮。“水寒風似刀”一句,生動形象地展現出了秋季塞外的凄涼蕭瑟。
詩的后四句追溯以往長城發生的戰事,展現了戰后的慘烈景象:長城在古代是軍事要地,這里戰爭頻發,古往今來,有不少愛國將士在這里以身殉國。長城內外的滾滾黃沙上,掩埋在荒草叢中的列列白骨至今依稀可見,景象荒涼而悲壯。末句一個“亂”字,點明了將士們為國征戰千里,最終卻落得身死荒野,無人照管、掩埋、祭奠的凄慘下場。通過種種景象的展現,戰爭的殘酷,不言自明。
詩人用語精簡,以反襯烘托的筆法寫景抒情,將戰爭的凄慘嚴酷展現得淋漓盡致。全詩彌漫著凄涼的氣氛,秋水、寒風、黃塵、白骨、荒草無不盡顯蕭瑟肅殺之氣,很好地烘托出了全詩意旨。本詩抒發了詩人對出塞軍兵的同情、贊揚和對犧牲戰士的哀悼,表現了詩人強烈的反戰思想,極具穿透力,讀來蒼涼悲壯。

關山月

李白
明月出天山,蒼茫云海間。
長風幾萬里,吹度玉門關。
漢下白登道,胡窺青海灣。
由來征戰地,不見有人還。
戍客望邊色,思歸多苦顏。
高樓當此夜,嘆息未應閑。
明月從天山東邊冉冉升起,時而出沒蒼茫的云海中間。
長風浩浩蕩蕩掠過幾萬里,伴隨著月色直吹過玉門關。
漢高祖曾率兵被困白登山,匈奴時刻窺視侵擾青海灣。
這里從來就是爭戰的要地,有多少將士出征不見回還。
戰士們望著邊關凄涼景象,思念家鄉個個都愁眉苦臉。
遙想今夜妻子獨坐高樓上,思念親人傷嘆聲連連不斷。
【評點】
本詩也是邊塞詩。“關山月”為樂府舊題,多是傷感離別的內容。雖然本詩仍舊寫古樂府內容,但沒有極力寫征人思婦離情的悲苦,而是用雄渾的筆調描寫了邊疆征戰的凄苦、激烈和將士一去不還的殘酷,表現了戰爭給百姓帶來的巨大苦難,體現了反戰的主旨。全詩氣勢雄深,意境蒼涼,情感強烈。
前四句從征人的角度描寫了包括明月、云海、長風、山、關等要素在內的廣闊邊疆景色。詩人將雄壯的天山景象和人們慣常印象中的蒼茫云海景象結合到一起,給人新奇壯觀的感覺。而身處西北邊塞的征人們在月下遙望家鄉時,只感覺長風好像經過幾萬里的土地,吹過玉門關而來。這一句將征人們的思鄉情懷傳達得生動異常。
下面四句具體描寫戰爭的場面和戰爭的慘烈:漢高祖曾經在白登山被匈奴圍困七天七夜,而青海灣也曾經見證過唐軍和吐蕃的連年征戰。這種長年的戰爭中,沒有幾個征人能夠活著回來。這四句在全詩中起承上啟下的作用,使描寫的對象從邊疆轉到戰爭,從戰爭轉到征人。
結尾四句寫離別和思念的情感。詩人把視角放寬,將眼前的離愁放到廣闊的天空中去。“望邊色”似乎只是輕描淡寫,但卻通過一個“望”字將邊疆的萬里景色、征戰的情形和征人聯系起來,產生了深遠的意蘊。
本詩結構完整,層次鮮明,意蘊無窮,感人至深。

子夜吳歌二首

李白
秋歌
長安一片月,萬戶搗衣聲。
秋風吹不盡,總是玉關情。
何日平胡虜,良人罷遠征?
長安城頭懸掛一輪明月,千家萬戶一片搗衣聲聲。
陣陣秋風吹呀吹個不停,聲聲都是思念征人之情。
何時才能平定作亂胡虜,丈夫方可歸家停止遠征?
冬歌
明朝驛使發,一夜絮征袍。
素手抽針冷,那堪把剪刀。
裁縫寄遠道,幾日到臨洮?
送征衣的驛使即將出發,連夜趕制給征人的征衣。
素手抽針已經覺得很冷,更不堪握那冰冷的剪刀。
送征衣的路途是這樣遠,不知幾日才能到達臨洮?
【評點】
《子夜吳歌》,《樂府》曲名。傳為晉代名叫子夜的女子所制。六朝樂府《清商曲·吳聲歌曲》即有《子夜四時歌》,因屬吳聲曲,故又稱《子夜吳歌》。李白所作的《子夜吳歌》共四首,寫春夏秋冬四個季節,這里所選的是第三首《秋歌》和第四首《冬歌》。此體向來作四句,內容多寫女子思念情人的哀怨。作六句為李白首創,并且用來寫思婦對征夫的思念,頗具新意。
《秋歌》描寫秋月夜思婦搗衣的情景,表現了思婦對出征丈夫的相思之情,意境渾融。
前兩句在寫景同時緊扣題目,借“秋月”寫出了季節特點。見月懷人是古典詩歌中的傳統表現方法,并且秋季又是趕制征衣的“特殊”季節。月明如晝,正好搗衣。在這明朗的月夜,長安城沉浸在一片此起彼伏的“搗衣聲”中。而秋月和這種特殊的“秋聲”對于思婦來說,是何等的折磨。“一片”、“萬戶”,寫光寫聲,似對非對,措詞天然,如同詠嘆。除此之外,中間兩聯所寫的秋風也是撩人愁緒的。月朗風清,風送砧聲,聲聲都是懷念玉關征人的深情。“總是”二字,益見情深。這里,秋月、秋聲與秋風交織出渾然的境界,見境不見人,而人物儼在,情更濃。此情之濃,不可遏止,遂有末二句思婦的直表心聲:“何日平胡虜,良人罷遠征”。有人認為這兩句太過于直白,沒有含蓄美,但是民歌就是這樣,直抒胸臆,用不著吞吞吐吐。從內容上看,本詩表面寫情思,實際上卻是在寫征戰,這使得詩的思想性大大深化,更具社會意義,表現出勞動人民渴望和平的美好心愿。全詩手法如同電影,有畫面:月照長安萬戶,風送砧聲,化入玉門關外荒寒的月景。有“畫外音”:“何日平胡虜,良人罷遠征”。這是多么富有意味的詩境!須知這儼然女聲合唱的“畫外音”決不多余,它是畫面的有機組成部分,在畫外亦在畫中,令全詩回腸蕩氣,激動人心。因此可以說,這首詩正面寫到思情,然又有不盡之情。雖未直寫愛情,卻字字滲透真摯情意;雖無高談時局,卻又不離時局。聲情并茂,韻味十足。
《冬歌》則與《秋歌》的寫法完全不同。它不像《秋歌》那樣寫景,而是記敘了思婦為自己在外戍邊的丈夫制作棉衣,讓驛使帶往邊關的事。詩作在表現思婦對丈夫的關愛之情外也表現出了戰爭對百姓生活的影響。
捎帶征衣的使者將要出發的前夜是一個意味深長的時間,詩人把記敘安排在此時大大增強了詩作的情節性和戲劇味。雖然沒有明寫“趕”字,但從對“明朝驛使發”的解讀中,讀者可以隨處看到這個“趕”字,似乎可以親見思婦緊張、急切的制衣情景。詩人有所取舍地忽略了如何“絮”、如何“裁”、如何“縫”這些具體制衣過程,只突出了拈針把剪的感覺。一個“冷”字極為傳神,不僅切合了“冬歌”的主題,還將思婦冬夜趕冬衣的辛勞盡顯無余。因為寒冷,“敢將十指夸針巧”的雙手不靈活了,但時間緊急,使者馬上就要出發,“明朝驛使發”,已經有一些埋怨的意味了。但是,正如陳玉蘭在《寄夫》中所說,“夫戍邊關妾在吳,西風吹妾妾憂夫”,思婦從自己的冷必然聯想起邊塞的冷更甚一籌,因此又希望驛站使者早發、快發。這種矛盾心理被詩人刻畫得極其傳神。讀者好像親眼看見思婦一邊呵著手一邊抓緊縫制冬衣的情景。“一夜絮征袍”,言簡意賅。快要完成時,思婦剛要松口氣,卻“才下眉頭,卻上心頭”,又開始著急起來。前往邊塞的路途如此遙遠,“寒到身邊衣到無”呢?這回,思婦擔心的是使者走得慢,只希望驛車能抓緊時間。“裁縫寄遠道,幾日到臨洮?”急切的一問中蘊含著濃濃的深情。
《秋歌》是從正面描寫思婦對親人的懷思,而《冬歌》則從側面入手,把形象刻畫和心理描寫完美結合起來,塑造出生動的思婦形象,表達了詩的深刻主題。這首詩結構上波瀾起伏,波雖起得突然,意卻結得深遠,讓人感到情真意切。

長干行

李白
妾發初覆額,折花門前劇。
郎騎竹馬來,繞床弄青梅。
同居長干里,兩小無嫌猜。
十四為君婦,羞顏未嘗開。
低頭向暗壁,千喚不一回。
十五始展眉,愿同塵與灰。
常存抱柱信,豈上望夫臺。
十六君遠行,瞿塘滟滪堆。
五月不可觸,猿聲天上哀。
門前遲行跡,一一生綠苔。
苔深不能掃,落葉秋風早。
八月蝴蝶黃,雙飛西園草。
感此傷妾心,坐愁紅顏老。
早晚下三巴,預將書報家。
相迎不道遠,直至長風沙。
我的頭發剛剛覆蓋額頭,折花枝在門前嬉戲游玩。
你騎竹竿當馬向我跑來,舞著青梅繞井互相追趕。
我倆在長干里居住多年,兒時天真爛漫都不避嫌。
十四歲我嫁給你做妻子,羞怯怯不敢展露出笑顏。
低著頭對著昏暗的墻壁,千呼萬喚也不回頭偷看。
十五歲時才敢展眉舒顏,愿意像灰與塵同生共患。
我經常懷著抱柱的信念,哪想到會在望夫臺上站。
十六歲時你就離家遠行,進入瞿塘峽還闖滟滪堆。
五月漲水滟滪堆不可觸,兩岸的猿猴哀啼聲震天。
你臨行徘徊門前的足跡,現在都已經長滿了綠苔。
綠苔深厚我不忍心清掃,落葉飄散更覺今秋風早。
八月深秋蝴蝶結隊飛來,雙雙在西園草地上往還。
看此情我心里分外悲傷,極度悲愁紅顏眼看衰殘。
你何時下三巴返回家園,請先把書信捎到我身邊。
道路多遠我都去迎接你,即使到長風沙等你回還。
【評點】
本詩為描寫“商人婦”婚姻生活的敘事詩。詩歌以愛情為內容,通過商婦的自白,纏綿婉轉地表達了她對在外經商的丈夫的思念和摯愛,也表現了她對待感情的執著。本詩人物形象鮮明完整,感情纏綿細膩,語言直白動人,格調清新悠遠,屬樂府佳作。其中,“青梅竹馬”、“兩小無猜”成為描寫男女幼時情意的佳話。
開頭六句,商婦追憶了與夫君“青梅竹馬,兩小無猜”的兒時情景。“十四為君婦”四句生動表現了商婦少女成婚時的嬌羞,再現了兩人新婚時的甜蜜情形。“十五始展眉”四句描寫了兩人婚后感情美滿、恩愛有加的情形。“十六君遠行”四句寫丈夫遠行經商后,商婦為之擔驚受怕的心情。下四句寫商婦深刻的相思。末四句寫商婦期待夫君早回。這里,商婦對夫君熱烈的愛、對見面的期待、心中隱藏的濃烈感情,都被詩人生動地表現了出來。

游子吟

孟郊
慈母手中線,游子身上衣。
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
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
慈母雙手不停地飛針走線,為兒子遠行趕制身上衣衫。
臨行時還密密地縫了又縫,只恐兒子遲遲地不回家園。
誰說那小草心兒一點綠意,能報答得了春天陽光溫暖!
【評點】
這是一首母愛的贊歌。在詩題下,孟郊自注“迎母溧上作”,可見本詩是孟郊出任溧陽縣尉時所作。孟郊出身貧寒,其父孟庭玢早卒,母親裴氏受盡千難萬苦,扶養三個兒子成人。孟郊一生窘困潦倒,多次辭家,奔走衣食,直到五十歲才被授職,出任溧陽縣尉。當他迎養老母時,以往辭家別母的情景浮現眼前,情不自禁地寫出這篇自創的樂府詩題《游子吟》。吟,詩體的一種。
在本詩中,詩人描寫了母親為兒子縫衣的感人情景,表現了母親摯愛兒女的深情,并以寸草難報陽光的恩情比喻母親的恩深情重。全詩用喻貼切,真摯感人。
開頭兩句,詩人選取兒子即將遠行時,母親為他縫衣的日常瑣事入手,表現的卻是內心難以言喻的深沉情感。詩人用“線”和“衣”兩件極常見的東西,將“慈母”與“游子”緊緊聯系在一起,寫出母子相依為命的骨肉深情。
中間兩句,詩人集中筆墨,描寫母親的動作和意態:兒子臨行前,母親一針一線為兒子縫衣,針針線線都無比細密,因為母親害怕兒子遲遲難歸,所以要把衣衫縫制得更結實一點兒。其實,母親心里何嘗不期盼兒子早些歸來呢!母親的一片深情,恰是在日常生活細節中流露出來。這兩句既無言語,也無淚水,卻以無聲勝有聲,扣人心弦,催人淚下。
最后兩句,詩人以反問的語氣,采用傳統的比興手法,以小草比兒女,以春天的陽光比母愛。“寸草心”微不足道,“三春暉”博大無邊。沒有“春暉”普照,“寸草”不能生長;而“寸草”之“心”又怎么能報答“春暉”恩情的萬分之一呢?詩人用反詰語氣直抒胸臆,熱情謳歌偉大的母愛,更強化了感人的力量。因而,這兩句成為萬口傳誦的名句,并被濃縮為“春暉寸草”的成語,感發普天下人子的孝心,千百年來一直為世人所稱頌。同時,懸絕的對比,形象的比喻,也寄托了詩人對母親發自肺腑的愛,引起了無數讀者的共鳴。

廣告

熱門搜索

相關文章

廣告
|名家 頻道

漢樂府詩集大全10首(精選)

admin

|

塞上曲

王昌齡
蟬鳴空桑林,八月蕭關道。
出塞入塞寒,處處黃蘆草。
從來幽并客,皆共塵沙老。
莫學游俠兒,矜夸紫騮好。
秋蟬在空曠的桑林里鳴叫,八月蕭關道征人分外寂寥。
出塞又入塞天色一片荒寒,觸目所見處處是枯黃蘆草。
從來幽州并州征戍的勇士,都和那塵土黃沙共同衰老。
勸君莫學那恃勇的游俠兒,只知道夸耀自己紫騮馬好。
【評點】
塞上曲,出自漢樂府《出塞》、《入塞》,為橫吹曲辭,唐為樂府新辭。本詩是王昌齡反戰邊塞詩之一,描寫了塞上的秋寒蕭索,出征塞外將士老死荒漠的凄慘境遇,警戒青年人不要像“游俠兒”一樣恃勇矜夸。
全詩以寫景起筆,通過描寫邊塞秋天景色營造出一種肅殺悲涼的氛圍。“蟬鳴空桑林,八月蕭關道。出塞入塞寒,處處黃蘆草”:悲鳴的秋蟬;凋落的桑葉;齊步行進在八月蕭關大道上的一隊隊戍邊士兵;塞內塞外都是由枯黃的蘆草覆蓋的蒼茫的原野,在秋風侵襲下透出刺骨的寒意。這四句詩都是對邊塞景象的描寫,秋意濃濃,寒苦悲涼之意仿佛歷歷在目。
詩的后四句主要寫戍邊的情境。“從來幽并客,皆共塵沙老”:來自幽州和并州的勇士,青春年華都揮灑在邊疆戰場上;接著,詩人發出對時事的喟嘆,感慨與同情并發——“莫學游俠兒,矜夸紫騮好”:奉勸好勝的青年人莫要像那些逞意氣而輕視生命的人,只知道炫耀自己的駿馬來顯現自己的勇猛。詩人以凝練的語言傳達出充沛飽滿的感情,聲聲實在,句句真情,讓全詩讀來意氣昂揚,慷慨動人。“從來幽并客,皆共塵沙老”,與王翰的“醉臥沙場君莫笑,古來征戰幾人回”相得益彰,抒發了詩人的悲壯情懷。這首詩表達了詩人對不顧將士死活的戍邊政策的不滿和陣亡將士的沉重哀悼,抒發了濃厚的反戰情緒。

塞下曲

王昌齡
飲馬度秋水,水寒風似刀。
平沙日未沒,黯黯見臨洮。
昔日長城戰,咸言意氣高。
黃塵足今古,白骨亂蓬蒿。
飲完戰馬度過秋天的江水,江水冰冷寒風似尖利鋼刀。
無邊沙漠天邊殘日還未落,昏暗中隱約地能看見臨洮。
想起昔日長城腳下鏖戰急,都說將士們當年的斗志高。
從古到今這里是黃沙彌漫,戰士的白骨在蒿草中亂拋。
【評點】
這是一首以長城附近邊疆為背景所作的樂府詩。詩人通過追憶開元二年(714年)唐將薛訥大破吐蕃的故事,展現了戰爭的悲烈嚴酷,流露出詩人強烈的反戰思想。
詩的前四句勾畫了一幅晚秋塞外落日沙漠的景致,寫盡塞外荒涼:即使江水寒冷、秋風凜冽,在戰馬飲完水后,大軍便急匆匆地橫渡秋水奔赴遙遠邊疆。廣袤的沙地隱隱露出沒有完全消失的夕陽,蒙蒙暮色中依稀可見臨洮。“水寒風似刀”一句,生動形象地展現出了秋季塞外的凄涼蕭瑟。
詩的后四句追溯以往長城發生的戰事,展現了戰后的慘烈景象:長城在古代是軍事要地,這里戰爭頻發,古往今來,有不少愛國將士在這里以身殉國。長城內外的滾滾黃沙上,掩埋在荒草叢中的列列白骨至今依稀可見,景象荒涼而悲壯。末句一個“亂”字,點明了將士們為國征戰千里,最終卻落得身死荒野,無人照管、掩埋、祭奠的凄慘下場。通過種種景象的展現,戰爭的殘酷,不言自明。
詩人用語精簡,以反襯烘托的筆法寫景抒情,將戰爭的凄慘嚴酷展現得淋漓盡致。全詩彌漫著凄涼的氣氛,秋水、寒風、黃塵、白骨、荒草無不盡顯蕭瑟肅殺之氣,很好地烘托出了全詩意旨。本詩抒發了詩人對出塞軍兵的同情、贊揚和對犧牲戰士的哀悼,表現了詩人強烈的反戰思想,極具穿透力,讀來蒼涼悲壯。

關山月

李白
明月出天山,蒼茫云海間。
長風幾萬里,吹度玉門關。
漢下白登道,胡窺青海灣。
由來征戰地,不見有人還。
戍客望邊色,思歸多苦顏。
高樓當此夜,嘆息未應閑。
明月從天山東邊冉冉升起,時而出沒蒼茫的云海中間。
長風浩浩蕩蕩掠過幾萬里,伴隨著月色直吹過玉門關。
漢高祖曾率兵被困白登山,匈奴時刻窺視侵擾青海灣。
這里從來就是爭戰的要地,有多少將士出征不見回還。
戰士們望著邊關凄涼景象,思念家鄉個個都愁眉苦臉。
遙想今夜妻子獨坐高樓上,思念親人傷嘆聲連連不斷。
【評點】
本詩也是邊塞詩。“關山月”為樂府舊題,多是傷感離別的內容。雖然本詩仍舊寫古樂府內容,但沒有極力寫征人思婦離情的悲苦,而是用雄渾的筆調描寫了邊疆征戰的凄苦、激烈和將士一去不還的殘酷,表現了戰爭給百姓帶來的巨大苦難,體現了反戰的主旨。全詩氣勢雄深,意境蒼涼,情感強烈。
前四句從征人的角度描寫了包括明月、云海、長風、山、關等要素在內的廣闊邊疆景色。詩人將雄壯的天山景象和人們慣常印象中的蒼茫云海景象結合到一起,給人新奇壯觀的感覺。而身處西北邊塞的征人們在月下遙望家鄉時,只感覺長風好像經過幾萬里的土地,吹過玉門關而來。這一句將征人們的思鄉情懷傳達得生動異常。
下面四句具體描寫戰爭的場面和戰爭的慘烈:漢高祖曾經在白登山被匈奴圍困七天七夜,而青海灣也曾經見證過唐軍和吐蕃的連年征戰。這種長年的戰爭中,沒有幾個征人能夠活著回來。這四句在全詩中起承上啟下的作用,使描寫的對象從邊疆轉到戰爭,從戰爭轉到征人。
結尾四句寫離別和思念的情感。詩人把視角放寬,將眼前的離愁放到廣闊的天空中去。“望邊色”似乎只是輕描淡寫,但卻通過一個“望”字將邊疆的萬里景色、征戰的情形和征人聯系起來,產生了深遠的意蘊。
本詩結構完整,層次鮮明,意蘊無窮,感人至深。

子夜吳歌二首

李白
秋歌
長安一片月,萬戶搗衣聲。
秋風吹不盡,總是玉關情。
何日平胡虜,良人罷遠征?
長安城頭懸掛一輪明月,千家萬戶一片搗衣聲聲。
陣陣秋風吹呀吹個不停,聲聲都是思念征人之情。
何時才能平定作亂胡虜,丈夫方可歸家停止遠征?
冬歌
明朝驛使發,一夜絮征袍。
素手抽針冷,那堪把剪刀。
裁縫寄遠道,幾日到臨洮?
送征衣的驛使即將出發,連夜趕制給征人的征衣。
素手抽針已經覺得很冷,更不堪握那冰冷的剪刀。
送征衣的路途是這樣遠,不知幾日才能到達臨洮?
【評點】
《子夜吳歌》,《樂府》曲名。傳為晉代名叫子夜的女子所制。六朝樂府《清商曲·吳聲歌曲》即有《子夜四時歌》,因屬吳聲曲,故又稱《子夜吳歌》。李白所作的《子夜吳歌》共四首,寫春夏秋冬四個季節,這里所選的是第三首《秋歌》和第四首《冬歌》。此體向來作四句,內容多寫女子思念情人的哀怨。作六句為李白首創,并且用來寫思婦對征夫的思念,頗具新意。
《秋歌》描寫秋月夜思婦搗衣的情景,表現了思婦對出征丈夫的相思之情,意境渾融。
前兩句在寫景同時緊扣題目,借“秋月”寫出了季節特點。見月懷人是古典詩歌中的傳統表現方法,并且秋季又是趕制征衣的“特殊”季節。月明如晝,正好搗衣。在這明朗的月夜,長安城沉浸在一片此起彼伏的“搗衣聲”中。而秋月和這種特殊的“秋聲”對于思婦來說,是何等的折磨。“一片”、“萬戶”,寫光寫聲,似對非對,措詞天然,如同詠嘆。除此之外,中間兩聯所寫的秋風也是撩人愁緒的。月朗風清,風送砧聲,聲聲都是懷念玉關征人的深情。“總是”二字,益見情深。這里,秋月、秋聲與秋風交織出渾然的境界,見境不見人,而人物儼在,情更濃。此情之濃,不可遏止,遂有末二句思婦的直表心聲:“何日平胡虜,良人罷遠征”。有人認為這兩句太過于直白,沒有含蓄美,但是民歌就是這樣,直抒胸臆,用不著吞吞吐吐。從內容上看,本詩表面寫情思,實際上卻是在寫征戰,這使得詩的思想性大大深化,更具社會意義,表現出勞動人民渴望和平的美好心愿。全詩手法如同電影,有畫面:月照長安萬戶,風送砧聲,化入玉門關外荒寒的月景。有“畫外音”:“何日平胡虜,良人罷遠征”。這是多么富有意味的詩境!須知這儼然女聲合唱的“畫外音”決不多余,它是畫面的有機組成部分,在畫外亦在畫中,令全詩回腸蕩氣,激動人心。因此可以說,這首詩正面寫到思情,然又有不盡之情。雖未直寫愛情,卻字字滲透真摯情意;雖無高談時局,卻又不離時局。聲情并茂,韻味十足。
《冬歌》則與《秋歌》的寫法完全不同。它不像《秋歌》那樣寫景,而是記敘了思婦為自己在外戍邊的丈夫制作棉衣,讓驛使帶往邊關的事。詩作在表現思婦對丈夫的關愛之情外也表現出了戰爭對百姓生活的影響。
捎帶征衣的使者將要出發的前夜是一個意味深長的時間,詩人把記敘安排在此時大大增強了詩作的情節性和戲劇味。雖然沒有明寫“趕”字,但從對“明朝驛使發”的解讀中,讀者可以隨處看到這個“趕”字,似乎可以親見思婦緊張、急切的制衣情景。詩人有所取舍地忽略了如何“絮”、如何“裁”、如何“縫”這些具體制衣過程,只突出了拈針把剪的感覺。一個“冷”字極為傳神,不僅切合了“冬歌”的主題,還將思婦冬夜趕冬衣的辛勞盡顯無余。因為寒冷,“敢將十指夸針巧”的雙手不靈活了,但時間緊急,使者馬上就要出發,“明朝驛使發”,已經有一些埋怨的意味了。但是,正如陳玉蘭在《寄夫》中所說,“夫戍邊關妾在吳,西風吹妾妾憂夫”,思婦從自己的冷必然聯想起邊塞的冷更甚一籌,因此又希望驛站使者早發、快發。這種矛盾心理被詩人刻畫得極其傳神。讀者好像親眼看見思婦一邊呵著手一邊抓緊縫制冬衣的情景。“一夜絮征袍”,言簡意賅。快要完成時,思婦剛要松口氣,卻“才下眉頭,卻上心頭”,又開始著急起來。前往邊塞的路途如此遙遠,“寒到身邊衣到無”呢?這回,思婦擔心的是使者走得慢,只希望驛車能抓緊時間。“裁縫寄遠道,幾日到臨洮?”急切的一問中蘊含著濃濃的深情。
《秋歌》是從正面描寫思婦對親人的懷思,而《冬歌》則從側面入手,把形象刻畫和心理描寫完美結合起來,塑造出生動的思婦形象,表達了詩的深刻主題。這首詩結構上波瀾起伏,波雖起得突然,意卻結得深遠,讓人感到情真意切。

長干行

李白
妾發初覆額,折花門前劇。
郎騎竹馬來,繞床弄青梅。
同居長干里,兩小無嫌猜。
十四為君婦,羞顏未嘗開。
低頭向暗壁,千喚不一回。
十五始展眉,愿同塵與灰。
常存抱柱信,豈上望夫臺。
十六君遠行,瞿塘滟滪堆。
五月不可觸,猿聲天上哀。
門前遲行跡,一一生綠苔。
苔深不能掃,落葉秋風早。
八月蝴蝶黃,雙飛西園草。
感此傷妾心,坐愁紅顏老。
早晚下三巴,預將書報家。
相迎不道遠,直至長風沙。
我的頭發剛剛覆蓋額頭,折花枝在門前嬉戲游玩。
你騎竹竿當馬向我跑來,舞著青梅繞井互相追趕。
我倆在長干里居住多年,兒時天真爛漫都不避嫌。
十四歲我嫁給你做妻子,羞怯怯不敢展露出笑顏。
低著頭對著昏暗的墻壁,千呼萬喚也不回頭偷看。
十五歲時才敢展眉舒顏,愿意像灰與塵同生共患。
我經常懷著抱柱的信念,哪想到會在望夫臺上站。
十六歲時你就離家遠行,進入瞿塘峽還闖滟滪堆。
五月漲水滟滪堆不可觸,兩岸的猿猴哀啼聲震天。
你臨行徘徊門前的足跡,現在都已經長滿了綠苔。
綠苔深厚我不忍心清掃,落葉飄散更覺今秋風早。
八月深秋蝴蝶結隊飛來,雙雙在西園草地上往還。
看此情我心里分外悲傷,極度悲愁紅顏眼看衰殘。
你何時下三巴返回家園,請先把書信捎到我身邊。
道路多遠我都去迎接你,即使到長風沙等你回還。
【評點】
本詩為描寫“商人婦”婚姻生活的敘事詩。詩歌以愛情為內容,通過商婦的自白,纏綿婉轉地表達了她對在外經商的丈夫的思念和摯愛,也表現了她對待感情的執著。本詩人物形象鮮明完整,感情纏綿細膩,語言直白動人,格調清新悠遠,屬樂府佳作。其中,“青梅竹馬”、“兩小無猜”成為描寫男女幼時情意的佳話。
開頭六句,商婦追憶了與夫君“青梅竹馬,兩小無猜”的兒時情景。“十四為君婦”四句生動表現了商婦少女成婚時的嬌羞,再現了兩人新婚時的甜蜜情形。“十五始展眉”四句描寫了兩人婚后感情美滿、恩愛有加的情形。“十六君遠行”四句寫丈夫遠行經商后,商婦為之擔驚受怕的心情。下四句寫商婦深刻的相思。末四句寫商婦期待夫君早回。這里,商婦對夫君熱烈的愛、對見面的期待、心中隱藏的濃烈感情,都被詩人生動地表現了出來。

游子吟

孟郊
慈母手中線,游子身上衣。
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
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
慈母雙手不停地飛針走線,為兒子遠行趕制身上衣衫。
臨行時還密密地縫了又縫,只恐兒子遲遲地不回家園。
誰說那小草心兒一點綠意,能報答得了春天陽光溫暖!
【評點】
這是一首母愛的贊歌。在詩題下,孟郊自注“迎母溧上作”,可見本詩是孟郊出任溧陽縣尉時所作。孟郊出身貧寒,其父孟庭玢早卒,母親裴氏受盡千難萬苦,扶養三個兒子成人。孟郊一生窘困潦倒,多次辭家,奔走衣食,直到五十歲才被授職,出任溧陽縣尉。當他迎養老母時,以往辭家別母的情景浮現眼前,情不自禁地寫出這篇自創的樂府詩題《游子吟》。吟,詩體的一種。
在本詩中,詩人描寫了母親為兒子縫衣的感人情景,表現了母親摯愛兒女的深情,并以寸草難報陽光的恩情比喻母親的恩深情重。全詩用喻貼切,真摯感人。
開頭兩句,詩人選取兒子即將遠行時,母親為他縫衣的日常瑣事入手,表現的卻是內心難以言喻的深沉情感。詩人用“線”和“衣”兩件極常見的東西,將“慈母”與“游子”緊緊聯系在一起,寫出母子相依為命的骨肉深情。
中間兩句,詩人集中筆墨,描寫母親的動作和意態:兒子臨行前,母親一針一線為兒子縫衣,針針線線都無比細密,因為母親害怕兒子遲遲難歸,所以要把衣衫縫制得更結實一點兒。其實,母親心里何嘗不期盼兒子早些歸來呢!母親的一片深情,恰是在日常生活細節中流露出來。這兩句既無言語,也無淚水,卻以無聲勝有聲,扣人心弦,催人淚下。
最后兩句,詩人以反問的語氣,采用傳統的比興手法,以小草比兒女,以春天的陽光比母愛。“寸草心”微不足道,“三春暉”博大無邊。沒有“春暉”普照,“寸草”不能生長;而“寸草”之“心”又怎么能報答“春暉”恩情的萬分之一呢?詩人用反詰語氣直抒胸臆,熱情謳歌偉大的母愛,更強化了感人的力量。因而,這兩句成為萬口傳誦的名句,并被濃縮為“春暉寸草”的成語,感發普天下人子的孝心,千百年來一直為世人所稱頌。同時,懸絕的對比,形象的比喻,也寄托了詩人對母親發自肺腑的愛,引起了無數讀者的共鳴。


名家
主站蜘蛛池模板: 精品国产看高清国产毛片 | 国产美女午夜精品福利视频 | 女人扒开双腿让男人捅 | 欧美亚洲在线 | 亚洲国产精品免费观看 | 亚洲美色综合天天久久综合精品 | 日韩性视频网站 | 成人手机在线视频 | 亚洲综合色视频在线观看 | 国模在线播放 | 男女扒开双腿猛进入免费网站 | 精品综合久久久久久88小说 | 操欧美女| 91理论片午午伦夜理片久久 | 久草com | 亚洲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 | 九草在线视频 | 国产在线免 | 国产成人精品一区二区免费视频 | 一级毛片免费视频观看 | 在线免费观看亚洲视频 | 国产在线欧美日韩精品一区二区 | 久久久久亚洲国产 | 亚洲精品一区二区三区不卡 | 免费国产a | 成年毛片 | 日韩三级黄 | 色播亚洲精品网站 亚洲第一 | 国产一区二区成人 | 91年精品国产福利线观看久久 | 亚洲成人天堂 | 成年人激情视频 | 精品理论片一区二区三区 | 亚洲精品久久九九精品 | 九九热视频在线免费观看 | 黄色a三级三级三级免费看 黄色a网 | 午夜爽爽性刺激一区二区视频 | 在线观看偷拍视频一区 | 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四区五区 | 欧美日韩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视频 | 自拍网在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