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用防雷:中安消、凱迪生態(tài)發(fā)生債券違約后 盾安控股流動性危機 編者按:繼中安消、凱迪生態(tài)發(fā)生債券違約后,盾安控股流動性危機迎來大考,即便該公司此次順利兌付“17盾安SCP008”,其逾百億存續(xù)債券何去何從仍將牽動人心。而這只是近期債券違約潮的一個縮影。2018年剛過去4個月,已有17只債券出現違約,其中不乏“新面孔”。結合2017年年報、2018年一季報來看,上市公司盈利增速放緩,現金流情況惡化,整體償債能力有所下降。機構判斷,2018年信用風險仍會繼續(xù)暴露,對中低等級信用債的“排雷”不可松懈。
經營轉弱 融資變難 到期增多
違約接二連三 防雷不可三心二意
中國證券報記者 王姣
繼中安消、凱迪生態(tài)發(fā)生債券違約后,盾安控股流動性危機迎來大考,即便該公司此次順利兌付“17盾安SCP008”,其逾百億存續(xù)債券何去何從仍將牽動人心。而這只是近期債券違約潮的一個縮影。2018年剛過去4個月,已有17只債券出現違約,其中不乏“新面孔”。
結合2017年年報、2018年一季報來看,上市公司盈利增速放緩,現金流情況惡化,整體償債能力有所下降。機構判斷,2018年信用風險仍會繼續(xù)暴露,對中低等級信用債的“排雷”不可松懈。
信用“黑天鵝”頻飛
5月以來,債券違約潮涌,尤其是浙江的民營企業(yè)巨頭——盾安控股突爆百億債務危機,引起市場的不安。
Wind數據顯示,盾安控股現存續(xù)的債券有11只,債務規(guī)模共113億元;有7只債券將于今年到期,涉及總額73億元,其中“17盾安SCP008”5月9日到期,發(fā)行規(guī)模10億元。
盡管盾安控股已提交了關于“17盾安SCP008”正常兌付的公告,但截至5月8日公告,盾安控股仍正在落實“17盾安SCP008”的兌付資金。
盾安控股旗下兩家上市公司盾安環(huán)境和江南化工均稱,與盾安控股提供連帶責任關聯(lián)互保。在此背景下,市場擔憂盾安控股債務風波會擴大至上市公司。
面對較普遍的再融資壓力,上市公司也難以獨善其身。繼神霧環(huán)保、富貴鳥之后,近日中安消、凱迪生態(tài)等上市公司接連發(fā)生債券違約。
5月7日,*ST中安公告稱,“15中安消”應于4月30日到期,公司無法按期支付本次債券本金及利息,且本次債券違約可能將觸發(fā)“16中安消”債券交叉違約條款;同日凱迪生態(tài)公告稱,應于5月5日兌付本息的“11凱迪MTN1”不能按期足額償付,構成實質性違約。
無論是盾安控股,還是中安消、凱迪生態(tài),均是2018年以來出現的違約“新面孔”。2018年以來,盡管信用風險事件一直未間斷,但由于違約的發(fā)行人多是“老面孔”,并未引起重視,但隨著“新面孔”不斷出現,近期市場對信用風險的擔憂明顯升溫。
從Wind數據來看,不少機構可能已在這波風險事件中“中招”。截至2018年3月31日,招商招華純債、浦銀安盛盛鑫分別持有“13盾安集MTN1”市值為4947.53萬元、2827.16萬元;九泰久益持有“17盾安SCP009”市值為503.05萬元;泰達宏利匯利、泰達宏利定宏分別持有“13盾安集MTN002”市值為4048.40萬元、506.05萬元;南方宣利定期開放持有“18盾安CP001”市值為4008.8萬元。此外,截至2018年3月31日,華商雙債豐利持有“11凱迪MTN1”市值為3981.60萬元。
上市公司償債能力惡化
結合最新公布的2017年年報和2018年一季報來看,上市公司的經營狀況和財務狀況表現不佳,短期償債壓力加大。
據國泰君安證券固收研究統(tǒng)計,2017年以及2018年一季度,非金融上市公司營業(yè)收入同比增速分別為21.04%、13.91%,凈利潤同比增速分別為33.21%、24.9%,整體盈利增速繼續(xù)放緩,且2018年一季度增速回落加快。
上市公司現金流情況惡化,2017年以及2018年一季度,非金融上市公司經營性凈現金流分別同比下滑2489億元、763億元,至25286億元、-3203億元;投資性凈現金流同比分別下滑1957億元、1386億元,至-30222億元、-7304億元;籌資性凈現金流2017年仍然小幅同比增長491億元,2018年一季度則是近三年以來籌資性凈現金流首次出現同比負增長,同比下滑1523億元。
從資本結構和償債能力來看,2017年以及2018年一季度,非金融上市公司資產負債率分別為60.32%、59.94%,同比分別小幅回升0.18、0.11個百分點;短期償債能力惡化,2017年以及2018年一季度非金融上市公司貨幣資金/短債指標同比分別下滑0.6、3.77個百分點。
“非金融上市公司資產負債率和短期債務比率均同比均出現小幅抬升,疊加企業(yè)現金流狀況下滑導致貨幣資金同比增速的回落,整體上來說上市公司的短期償債能力趨于惡化。”覃漢指出。
分析稱,上市公司營收和凈利潤同比增速均加速下滑,主要受累于產能過剩行業(yè)盈利增速下降,對上市公司整體的拉動作用有所減弱;而融資收縮疊加到期量劇增使得企業(yè)外部現金流開始收縮;總的來看,2018年一季度整體償債能力出現了較明顯的下滑,這意味著一些融資條件惡化的企業(yè),尤其是過剩產能行業(yè)的中小企業(yè)信用風險可能上升。
中低等級或成重災區(qū)
機構認為,在2018年信用債到期量規(guī)模增大、企業(yè)盈利邊際變差、再融資壓力加大的背景下,今年信用風險事件可能會進一步增多。
“今年信用風險回升,主要原因是再融資難度加大導致的外部現金流萎縮。事實上,今年以來新增的債券違約主體均為民企,且不少企業(yè)經營尚可,再融資成了壓垮企業(yè)的最后一根稻草。”海通證券姜超團隊指出,隨著資管新規(guī)落地,非標萎縮仍將持續(xù),風險偏好趨降背景下低等級債券發(fā)行仍難,信用風險仍會持續(xù)爆發(fā),尤其需要警惕對非標依賴度高、對債券依賴度高且以短債為主、過去一兩年內融資中銀行貸款占比較低的企業(yè)。
中金公司同時表示,隨著到期高峰的來臨,近期債券違約和信用事件暴露又開始加快,市場馬上又會迎來年報和評級調整密集披露期,可能沖擊相關個券和行業(yè)板塊。信用事件發(fā)生頻率可能加快。
市場人士認為,從近期信用債收益率多數上行來看,已體現了投資者對信用債投資的謹慎態(tài)度。對信用債市場而言,后續(xù)個券和行業(yè)利差分化仍將延續(xù),中低資質以及流動性壓力較大的非國企較集中的行業(yè)利差仍將延續(xù)走闊。
“從基本面的角度觀察,4月強周期行業(yè)需求端表現有所回暖,而中低等級的利差多數反而出現走闊,利差變化更多反映市場對于產能過剩企業(yè)的償債擔憂。”興業(yè)證券表示,其一,前期行業(yè)利差普遍壓縮,已回歸至歷史較低的水平,進一步壓縮的空間有限;其二,從融資環(huán)境來看,緊貨幣向緊信用傳導,表外回歸表內,非標融資受限,中低等級主體的融資渠道進一步受限;其三,融資收緊、財務費用的上升已經開始影響企業(yè)的盈利,中低等級主體風險的擔憂在上升。
平安證券指出,從信用債一級市場發(fā)行來看,中低等級信用債發(fā)行量持續(xù)下降且信用利差走闊,表明低資質企業(yè)發(fā)債成本上升,更加劇了其所發(fā)債券的違約可能性。在當前機構風險偏好下降的趨勢下,未來仍應高度警惕低評級債券的違約風險。
本文由東方銅牛網整理編輯,轉載請注明原文地址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