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政政策與貨幣政策對股指價格的影響
admin
財政政策對股指的影響是十分深刻的。財政政策是政府依據客觀經濟規律制定的指導財政工作和處理財政關系的一系列方針、準則和措施的綜合,也是國家干預經濟的重要手段。在財政政策的幾種手段中,財政預算、稅收和國債是最主要的。寬松的財政政策主要會通過增加社會需求來刺激股市上漲,例如擴大財政支出、減稅和減發國債等。減稅會增加居民的可支配收入和企業的投資積極性,而供需和企業利潤的增加會使企業的股票和債券價格上揚;減發國債首先會通過降低債券市場的供給來提高債券價格,并通過貨幣供給效應和證券聯動效應來刺激證券價格。緊縮的財政政策手段與之相反,一般會造成股指價格下跌。
貨幣政策是政府為實現一定的宏觀經濟目標所制定的關于貨幣供應和貨幣流通組織管理的基本方針和基本準則。貨幣政策可以分為寬松的貨幣政策和緊縮的貨幣政策。寬松的貨幣政策措施包括降息、提高基礎貨幣、放松信貸控制等,而緊縮的貨幣政策為經濟降溫,其具體措施與前者相反。
那么,中央銀行是如何調控貨幣總量的呢?主要使用三大工具:
第一個重要的工具就是法定存款準備金率。什么是法定存款準備金?就是當我們把錢存進商業銀行的時候,存100塊錢,那么商業銀行必須交到中央銀行一些錢。如果法定準備金率是10%,則商業銀行可以貸出去90塊錢,10塊錢要交中央銀行存著;如果法定準備金率是5%的話,則商業銀行可以貸出95塊錢,那5塊錢必須交中央銀行。當法定存款準備金率降低,中央銀行放出的錢就會多些,則商業銀行可以貸出的錢也會多些。相當于把水龍頭打開了,錢會多流出一些到市場上去;當法定存款準備金調高時,情況則正相反。
第二個重要工具是中央銀行再貼現率。中央銀行是銀行的銀行,它保管各商業銀行的法定準備金,也貸款給這些商業銀行。商業銀行在票據未到期以前將票據賣給中央銀行,得到中央銀行的貸款,稱為再貼現。中央銀行在對商業銀行辦理貼現貸款中所收取的利息率,稱為再貼現率。就是說企業找銀行貸款,銀行給企業一個貸款利率,如果商業銀行缺錢了,找中央銀行貸款,中央銀行再貸款也給商業銀行一個利率,就看它給的利率高和低了。如果現在給商業銀行一個低于貸出利率的利率,說明中央銀行想把錢放出來。當給商業銀行的利率高于商業銀行貸給企業的利率時,商業銀行就不愿意找央行貸款。錢流出市場的量自然就少了。所以,中央銀行再貼現率,是控制貨幣供給閘門的一個手段,是貨幣政策的一個重要的工具。
第三個重要工具是中央銀行在公開的債券市場上進行買進和賣出債券等操作,即“公開市場業務”。當中央銀行賣出中長期債券,實際上是將社會資金回籠,則市場上的流動資金偏緊;而當中央銀行買入或回購自己發行的中長期債券,實際上是向市場投放資金,從而使得社會資金充裕。
總之,中央銀行通過上述三大貨幣工具,來影響商業金融機構的信貸擴張能力,從而間接調控貨幣供應量。
一個國家在一段時期內的貨幣供給量對股票指數期貨價格有重要影響。如果政府采取的是寬松的貨幣政策,說明政府追求較高的貨幣工具增長率,社會上有更多的貨幣流通,流動性的充裕容易支持股市的上漲;反之,緊縮的貨幣政策將使得貨幣流動性趨緊,導致股市疲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