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菲特安全邊際的三重含義
admin
“在價值投資中,你不再買的是一個股份,而是生意的一部分,你買的公司的意義,不是為了在下個星期,下一個月或者下一年賣掉它們,而是你要成為它們的擁有者,利用這個好的商業模式將來幫你掙錢。”(摘自2009年股東大會問答)
巴菲特強調的是成為好的商業模式的擁有者,并利用這個好的商業模式幫自己賺錢。這是一個通俗易懂的思路,但做到這一點還需要一個前提:
“太多的人買股票,是在上升很高了才去買,其實應該在股票跌了很多的時候再去買。人們大部分在錯誤的時間很興奮。”(摘自2009年股東大會問答)
避免在錯誤的時間興奮,其實真正的含義就是安全邊際。
巴菲特的安全邊際思想是源于大師卻又高于大師,雖然是“85%的格雷厄姆和15%的費雪”,但卻“青出于藍而勝于藍”。格雷厄姆注重量化分析,是購買廉價證券的“雪茄煙蒂投資方法”,而巴菲特在他的基礎上增加了費雪和芒格的思想,即對企業類型、企業特質、企業管理的質化分析,把量化分析和質化分析有機地結合起來。巴菲特將企業的現時價值和未來價值相結合,更為注重未來的前景價值:
“我現在要比20年前更愿意為好的行業和好的管理多支付一些錢。本傾向于單獨地看統計數據。而我越來越看重的,是那些無形的東西(商譽)。”(摘自1985年巴菲特演講)
我認為應該從三重含義上來理解巴菲特成熟后的安全邊際思想。從強調安全邊際的本·格雷厄姆身上,巴菲特首先繼承的是如何尋找物超所值的“便宜貨”思路,后來,菲利浦·費雪又教給了巴菲特關于競爭優勢的成長股的理念,而芒格則使巴菲特認識到商業優良品質對于贏利前景的重要性。可以說,巴菲特的安全邊際概念比老師們要豐富深刻得多,包含了以下三重含義:
(1)格雷厄姆的物超所值;
(2)菲利浦·費雪的競爭優勢的價值成長;
(3)查理·芒格的商業優良品質決定贏利的未來前景。
所以,對安全邊際的內涵理解,包括對投資本質的認識,表面的理解和有深刻內涵的理解差異很大,這也是人們投資能力相差很大的原因。這提示我們,對安全邊際的理解,包括對投資本質的認識,不要停留在表面上,要深入到本質上,要經過我們大腦思考后的醒悟,而不是一種概念的灌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