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白糖生產情況與特點介紹
admin
(一)白糖是具有農產品屬性的工業品
糖料首先是農產品,具有農產品屬性,但它與其他農作物不同的是,收獲后需要經過工業加工才能得到成品白糖,因此,白糖具有農產品屬性及工業品屬性。同時,白糖生產需要很多設備及資金投入,生產加工的能力與糖料產量及白糖價格變化相比會有一定的滯后性,因此,白糖價格波動周期又比一般農產品價格波動的周期要長。
(二)我國既產甘蔗糖又產甜菜糖
我國的糖業生產以甘蔗糖為主,近十年來,我國甘蔗糖的產量占糖總產量比例的88%~94%,甜菜糖占6%~12%。20世紀90年代,制糖行業在向市場經濟轉型的時候配套政策及措施實施不當,導致當時我國糖業出現了幾次大的波動。我國甜菜糖年產量逐年減少,特別是自2002年后受農產品價格上漲、農民改種其他農產品的影響,北方甜菜糖大幅度減產。2002/2003榨季,甜菜糖產量為124萬噸,2003/2004榨季甜菜糖產量進一步下降為58.73萬噸,在全國總產糖量中所占比例由11.67%下降到5.86%,到2008/2009榨季,甜菜糖產量為90.13萬噸,僅占全國食糖產量的7.3%。巴西、泰國、澳大利亞等國是單一的甘蔗糖產國,而德國、法國等歐盟產糖國則是單一的甜菜糖產國。除了我國以外,既產甘蔗糖又產甜菜糖的國家還有美國、阿根廷、埃及、巴基斯坦等。
(三)我國的糖業生產具有較強的地域性
通過政府支持、地方投資及生產技術發展,廣西、云南、廣東湛江地區和新疆逐漸代替了福建、臺灣省等沿海發達地區,成為我國新的糖料生產基地,實現集中連片種植。在南方,重點蔗區在廣西、云南、湛江等地,而根據這些地區的地形特點開發的旱坡地種植甘蔗技術,使90%以上的蔗田由平原、河川地區轉移到了旱坡地。在北方,新疆等地發展墾荒地種甜菜。新制糖基地的發展,緩解了在耕地不足的條件下,甘蔗、甜菜與糧食爭地的矛盾。適度規模、集約經營,使新發展起來的糖料基地產糖量占全國產糖總量的90%以上,成為穩定全國食糖生產供應的支柱力量。
(四)我國的白糖生產周期性明顯(見圖3-1)
我國白糖的生產具有很強的周期性。我國白糖生產大致以5~6年為一個生產周期,基本上是3年連續增產,接下來的3年連續減產。1990~1995年為一個周期:1990~1992年連續增產,1993~1995年連續減產;1996~2001年為一個周期:1996~1999年連續增產,2000~2001年連續減產;2002年到2007年也是一個生產周期。目前,我國白糖生產正經歷2008~2010年連續三年的減產階段。
圖3-1 1990~2009年中國白糖產量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