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專家李飛飛:人工智能未到“牛頓時代”
admin
據新華社10月29日報道,世界知名人工智能專家李飛飛29日在北京舉行的“未來論壇”年會上說,人工智能近年來非常熱門,但長遠來看,這個領域還沒發(fā)展到物理學中的“牛頓時代”,相關人才更是“全球稀缺”。
李飛飛是美國斯坦福大學人工智能實驗室主任、谷歌云人工智能和機器學習首席科學家。她當天在“未來論壇”有關人工智能的研討會上發(fā)表演講,介紹了人工智能在視覺方面的最新進展。她說,人工智能視覺已從可簡單識別圖片中的對象,發(fā)展到可以分析這些對象間的關系并用語言予以描述,如“一名穿橙色馬甲的建筑工人正在道路上工作”。
對于人工智能的整體發(fā)展,李飛飛說,雖然近年來人工智能非常熱門,出現了許多重大進展,但還是要提醒大家,人工智能僅有約60年歷史,長遠來看仍處于非常初期的階段。她說,與物理學的發(fā)展對比,人工智能還沒有達到“牛頓時代”,還沒有出現一套像牛頓力學那樣奠基性的理論,可能還處于“伽利略時代”,或“比伽利略時代還要洪荒”。
在人工智能的這個發(fā)展階段,相關人才非常缺乏,用李飛飛的話說就是“全球稀缺”,“不管是學術界還是工業(yè)界,全世界都是大大的供不應求”。她認為,如不從上游的教育開始加大支持力度,人工智能領域可能會出現危機。
參會討論的南京大學計算機科學與技術系副主任周志華說,人工智能人才稀缺問題在中國更嚴重,“我們積累的人才量非常少”。他說,現在國內人工智能企業(yè)對人才的需求非常旺盛,但大家都想去挖人,在上游人才培養(yǎng)方面卻想得不多,希望能有更多學生投身這一領域。
中國政府今年7月印發(fā)的《新一代人工智能發(fā)展規(guī)劃》指出,人工智能尖端人才遠遠不能滿足需求,要加快培養(yǎng)聚集人工智能高端人才。
“未來論壇”是2015年由科學界、教育界、互聯網界和投資界一批具有影響力的人物共同發(fā)起的科學公益平臺,旨在啟迪思想,用科學改變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