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盈率和動態市盈率是什么,判斷時高好還是低好?
佚名
市盈率這個詞,稍微有點資歷的股市投資者都知道。
但是,我聽得最多的說法是——市盈率沒啥用!但是你問他為什么市盈率沒有用的時候,很多人又說不出個所以然來,總之就是沒用就對了,
其實我覺得市盈率這個詞不如另外一個詞,就是本益比,這兩個詞代表的意思是一樣的,本益比在臺灣叫得比較多,我記得以前曾參加過一個與臺灣證券業人士的交流會,里面有一些臺灣的同行把市盈率叫做本益比,我一下子就覺得這是一個非常好的叫法。
科普:
市盈率(p/e)=市價/最近一個財年的每股盈利;
剛說了,市盈率也有業內人士叫本益比,我覺得這個叫法好,為什么?
我們把炒股理解為做生意怎么樣?當我們在投入一項生意的時候,我們會想的核心問題是什么?
肯定是,這筆生意我要投入多少錢?能賺多少錢?幾年能回本?對吧。
我們把股票投資也理解為投資一項生意,那么當然也要問這個核心問題,買股票要投入多少成本?這個就是現在股票的市場價格;利潤率怎么樣?我們可以看這家上市公司的每股收益,然后兩者一做除法,就是我投入這筆錢需要多少年才能回本?
這就是市盈率(本益比)。
所以,市盈率雖然無法作為單一的交易指針,但是卻直指投資的核心問題。我們可以圍繞市盈率建立一整套邏輯自洽的投資框架,怎能說它不重要?
比如動態市盈率,剛才我們說的是靜態市盈率,計算中用的是歷史收益,那么就會有投資者說,歷史收益已經過去了,我們更關心的是公司未來能不能賺錢,能賺多少錢?所以靜態市盈率并不完美,我們需要了解的是他未來的市盈率。
這就有了動態市盈率的概念,也有人把它叫做遠期市盈率,計算的時候用的是上市公司未來一年預期的每股盈利,或者是靜態市盈率乘以一個動態系數
動態市盈率=股票市價/(當年中報每股凈利潤×去年年報凈利潤/去年中報凈利潤)
動態市盈率=靜態市盈率(p/e)/平均增長率(r)。其中,p--收盤價;e--每股凈利;r--平均增長率。
總之,動態市盈率是反映上市公司未來一個年度投資的預期收益成本水平。但是大家記住,這是一個預期值,未來能不能實現預期是一個未知數,具有不確定性。
這里面就有一個問題了,動態市盈率是不是越低越好,高了就不好?
一般來說,市盈率越低,代表回本需要的時間越短,你的投資越快回本。5倍動態市盈率相當于如果企業明年有這個利潤,投資這個股票要5年回本,和50倍市盈率相等于50年回本,大多數投資人肯定會選擇5倍市盈率的股票。
高市盈率怎么看?
一家公司的市盈率高,通常意味著幾種可能性,例如基本面備受市場看好,擁有強大的經濟護城河和競爭優勢,盈利表現穩定,是同行中佼佼者。
或是具有高度成長性的公司,如近期大熱的科技股,投資者看好公司的未來成長性和盈利表現,因此先給出了很高的估值,股價拉高,市盈率自然跟著水漲船高。
另外,也可能是公司被市場過度追捧與炒作,股價大漲而拉高了市盈率。但是,這類型公司通常缺乏基本面和成長性支撐,股價只是短暫虛高,并非真正能賺錢的公司,長遠來看股價依然會回落。
低市盈率怎么看?
一家公司市盈率低,意味著相反的可能性,例如基本面不穩定、盈利表現不佳,或者成長性不足,股價和盈利低迷,市場的投資興趣不大,因此市盈率估值不高。
不過,也不排除低本益比的公司,是被埋沒的珍珠,躲在投資者的選股雷達之下,因而被低估了。(其實,這種可能性不大,除非在特殊情況,比如巴菲特在2008年抄底)
此外,當市場出現劇烈波動與恐慌時,一些原先市盈率高、具有成長潛力的公司,也可能受到影響導致股價大跌,繼而降低公司的市盈率,出現了所謂的「價值被低估」。
因此,低市盈率的公司,不一定代表公司價值被低估,浮現進場機會。很可能是成長性不足,投資者不看好這個股票未來的盈利,不愿意給出高的估值。
最后
選股票就跟去菜市場選食材類似。當你在錢有限的情況下,看到超市有許多新鮮好食材時,一般會做的,肯定是先買價格打折,正在進行特價的好食材。至于那些漲價的貴菜貴肉,先等等吧。
選股票也一樣,我們都希望以合理甚至是低估的價格,買進優質好股。但是,該用什么指標判斷股價高低,甚至避開看似便宜股價的價值陷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