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OE概念,ROE凈資產收益率高的原因
佚名
毋庸置疑,作為股票市場上的股民,最為關心的便是巴菲特到底如何選股?而對于這個問題的回答,巴菲特在1979年致股東的信中已談到:“我們判斷一家企業經營好壞的主要依據,取決于公司的凈資產收益率(排除不當的財務杠桿或會計作帳)”。另外,巴菲特還在公開場合談到,“我所選擇的企業,都是那些凈資產收益率超過20%的好企業”。
然而,巴菲特所言的ROE究竟為何物?ROE的魔力究竟何在?ROE多少合適?
帶著這些問題,小編一個個解答。
1. ROE概念
所謂的凈資產收益率(REO),就是凈利潤比上凈資產。舉個例子,假如你手上有10萬元的閑余資金(這10萬元相當于你手上的凈資產),你為了使這筆錢的資金使用效率提高,于是將這筆錢進行投資于一家創業企業,一年以后,這家企業賺錢了,給你分紅了2萬元,那么你這筆錢一年后的REO就是2萬元/10萬元=20%。
2. ROE代表著三種戰略經營模式
如果將凈資產收益率ROE進行拆解,可根據杜邦公式將其分解成三個部分,即ROE=凈利潤/凈資產=(凈利潤/收入)X(收入/資產)X(資產/凈資產)=凈利率X資產周轉率X權益乘數。而從企業經營角度看,凈利率、資產周轉率和權益乘數這三個指標又分別代表著企業戰略經營的三種模式。
第一種模式:一般而言,高凈利率代表著這類型企業實行的是差異化戰略,即企業產品市場競爭力和成本控制能力強,護城河高,尤其是長期能保持較高的凈利率,不懼怕行業的調整,有打價格戰的資本,這對企業發展是起著決定性因素。長期而言,這類企業在資本市場的表現,更為穩健,在熊市時抗跌性強。例如,消費行業的貴州茅臺、海天味業、涪陵榨菜,醫藥行業云南白藥和恒瑞醫藥,軟件行業的騰訊控股,高端制造行業的三安光電等。
第二種模式:高資產周轉率的企業代表著這類型企業實行成本領先戰略,即企業管理好、效率高,頗具狼性文化特征。這類企業的高周轉大多數為薄利多銷,而且很艱難。例如,零售行業的沃爾瑪和永輝超市,醫藥行業的國藥一致和國藥股份,以及剛上市不久的小米集團等。
第三種模式:高杠桿率的企業代表著這類型企業實行的是財務杠桿戰略,即企業發展不確定性大,周期性較強。這類企業的高杠桿率彈性最大,盈利狀況和估值會隨著行業的周期性而隨之波動。例如,金融行業中的中國平安和招商銀行,地產行業中的萬科和融創中國。
3. ROE多少合適
知道了什么是ROE和ROE代表三種戰略經營模式后,那到底ROE多少為合適呢?小編認為,ROE長期低于6%的投資標的最好排除在外,因為低于這個數值的企業真的太難生存了,除非企業有超強的管理團隊和熟練運用財務杠桿戰略。
理論上而言,ROE越高越好,尤其是與同行業對比時,因為更高的ROE代表著企業經營管理好,但對于股民而言,是站在投資的角度,所以越高的ROE不一定代表著就是一門好生意,因為人們都知道這個ROE指標很高很賺錢,固然蜂擁而入擠進這個行業,最終導致的結果是行業的廝殺。一般而言,一家企業長期的ROE大于20%,就可一定程度上表明這家企業的產品長期在市場上還是有競爭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