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一均線交易系統
admin
移動平均線計算的依據是收市價,當然投資者也可以使用分析軟件自己增加開盤價、最高價、最低價作為計算依據,尤其對于短線系統。
對于任何移動平均線體系來說——不管是簡單、加權還是指數的,一個十分要緊的問題是:移動平均線周期的選擇?面臨的另外一個問題就是,是選擇簡單、加權還是指數型的,以及每一種不同的商品是不是有特定的天數?1978年美國Frank Hochheimei在《商品年鑒》發表的《計算機能幫你做期貨交易》文章里列出十分杰出的研究成果。Frank測試過從1970~1976年里十三種不同期貨品種,每一種都用十分廣泛的平均天數,從3天到70天不等來測試,得出下面的結果。
1.最佳的單一移動平均線——簡單、加權、指數方法的綜合比較(見表7-3-1)。
![](/uploads/allimg/171208/1-1G20Q45T35M.png)
我的觀點是:
(1)對一般的初學者而言可以根據自己的性格和喜好選擇相對固定的時間周期,如短期的用5到10天(我本人用8天),中期的用13到30天(我本人用21天),長期的用55到120天(我本人一般用55或60天)。
(2)可以用歷史數據進行適當地優化,但沒有必要非要找到一條“最好”的均線,因為我們是對“歷史”的優化,對未來不一定是最優的。方法很簡單,就是在K線圖中改變均線的周期,看選擇哪個周期時均線和K線的重合點最多。
2.國內各期貨合約最佳的單一移動平均線的比較見表7-3-2(統計時間是從2007年1月1日到2008年9月30日)。為了便于比較,把全部的收益率都換算成了每年,并且總保持倉位在40%。
![](/uploads/allimg/171208/1-1G20Q45932X1.png)
1.原則。葛蘭威爾法則是單一均線使用的理論基礎。他認為,八大法則中第二及第六項較具風險,投資者在使用時應加小心,同時還不可忽略道氏形態中的“圖形分析”理論。而第四與第八項認定上有技術上的問題。綜合八大法則的重點是平均線的變動趨勢。移動平均線上升時,尋找買進時機;移動平均線下降時,尋找賣出時機。其應用原則歸納如下:
(1)移動平均線上升時不宜做空,下跌時不宜做多。
(2)移動平均線本身即支撐、阻力與助漲助跌功效為其特性之一。
(3)短期投資人應用于股價向下穿越平均線便賣出,向上穿越平均線便買入。注意“真假突破”的技術上認定問題。
(4)原本持續上升的移動平均線開始往橫向走平時,多頭應獲利了結。持續下降的移動平均線,開始走平時,空頭亦應平倉獲利回補。
我的觀點是:對于初學者而言,就掌握和堅持這四條的原則就完全可以在市場中取勝。
2.葛蘭威爾法則中曾提及“正負乖離過大”的觀念,但是怎么才算是乖離過大,卻變成一般投資人在移動平均線實戰分析中的一個盲點。葛蘭威爾本人在發 表的文章中也未曾詳述,事實上本人可以使用許多技巧來做盲點的破解。這些技巧大致上可以分成幾個大類:一是利用乖離率指標或者是雙乖離率指標;二是采用具有平滑系數的指標,如MACD;三是采用擺動指標,如KDJ、RSI、BULL等。由于篇幅的原因這里不再詳述。
3.兩個例子。經過我多年的觀察,大連大豆在上升階段可以用21天移動平均線、下降階段用30天移動平均線,滬鋅上升下降均使用21天移動平均線,就基本能夠滿足盈利的目的(見圖7-3-1、圖7-3-2)。
![](/uploads/allimg/171208/1-1G20Q5003WD.png)
圖7-3-1 大連大豆0809合約
![](/uploads/allimg/171208/1-1G20Q5013S54.png)
圖7-3-2 滬鋅指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