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貨定價:行為金融學理論的定義、應用、表現
銅牛網先生
一、行為金融學的定義
行為金融學理論認為:金融市場的價格并不只是由標的物的內在價值決定,很大程度上還會受到投資者主體行為的影響,它和有效市場假設是相對應的一種說法。人類由于其社會性而存在一個非常普遍的現象,經常在一起交流的人由于相互影響,往往具有類似或者近似的思想,這可以稱為羊群行為。
例如,在社會上普遍存在著信息不對稱的現象,即使在信息傳播高度發達的社會上,信息也是不充分的。在信息不充分的情況下,期貨投資者的決策往往不完全是根據已有的信息,而是根據對其他投資者行為的判斷來進行決策的,這就形成了所謂的羊群行為。
在我國期貨市場中,存在著大量的跟蹤主力持倉的投資行為,或者在同一個期貨公司開戶的投資者往往持有同方向的期貨合約。
行為金融學認為市場的參與者不是完全理性的,這些投資者只是準理性或者是有限理性的人,他們在進行風險決策時,往往包含一些系統性誤差,這些誤差有時候會影響全局。在這樣的情況下,市場選擇的結果不一定是正確的。
二、行為金融學的應用
因為期貨市場普遍存在羊群行為的現象,所以期貨價格的過度反應將是不可避免的,以至出現“漲過了頭”或者“跌過了頭”。這樣投資者可以采取相反投資策略進行短線交易,以贏取過度反應向真實反應的價值回歸過程的利潤。期貨交易是一個“零和游戲”,這是指參與交易的各方,在嚴格競爭下,一方的收益必然意味著另一方的損失,所有交易方的收益和損失相加總和永遠為“零”,雙方不存在合作的可能。
如果除去手續費等費用,期貨交易嚴格來說是一個“負和游戲”。在這樣一個市場里,真理往往掌握在少數人手中。當市場上的大多數人認為價格應該下跌的時候,價格往往會出現轉機。
所以,作為一個成功的期貨交易者,就應該敢于做市場的少數人,根據自己的判斷和分析,做出準確的決策。
三、行為金融學的表現
在實際的期貨市場上,行為金融學表現在投資者對市場信息反應過度與反應不足兩種情況。投資者在投資決策過程中,涉及與統計有關的投資行為時,人的心理會出現扭曲推理的過程。根據對以往我國的期貨市場的研究,投資者確實存在過度反應和反應不足的現象,主要表現為投資者對利多消息反應不足,對利空消息反應過度。例如,在鄭州早秈稻期貨市場上,從歷史數據和季節性因素看,早秈稻有多頭月和空頭月之分。在這些月份里,當基本面有變化的時候,人們往往會由于對多頭月和空頭月的概念反應過度而忽略這些變化,從而產生價格的失真。
但是,并不是說投資者不會改變他們的觀點,隨著時間的推移,基本面的這種變化持續下去,投資者將最終改變錯誤的觀點。
相關期貨理論閱讀:
本文由東方銅牛網編輯,轉載 期貨定價:行為金融學理論的定義、應用、表現 請注明文章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