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個世紀時間標準普爾中行業(yè)板塊輪動概況
admin
越來越多的主動投資者開始用行業(yè)分析配置他們的資產組合。1999年,標準普爾公司與摩根士丹利公司聯合創(chuàng)建了全球行業(yè)分類標準,這也是最流行的行業(yè)分類體系。全球行業(yè)分類標準源自美國政府在早些年創(chuàng)建的標準工業(yè)代碼,而這一體系已無法適應當前以服務業(yè)為基礎的經濟體系。
全球行業(yè)分類標準將經濟分為10個部門:材料(化學、造紙、鋼鐵及冶煉業(yè))、工業(yè)(資本品、國防、運輸、商業(yè)與環(huán)境服務)、能源(石油、天然氣及煤炭的開采、生產與營銷)、公共事業(yè)(電力、天然氣、水、核能發(fā)電或傳輸公司)、電信業(yè)(固定電話、移動電話、無線及寬帶業(yè)務)、非日常消費品(家庭耐用消費品、汽車、服裝、旅店、飯店、媒體及零售業(yè))、日用消費品(食品、煙草、個人用品、超市零售業(yè))、醫(yī)療保健(醫(yī)療設備生產商、保健機構、醫(yī)藥與生物科技)、金融業(yè)[商業(yè)銀行與投資銀行、抵押公司、券商、保險及房地產(房地產信托投資基金)],信息技術(軟件服務業(yè)、互聯網、家庭娛樂、數據處理、計算機及半導體)。
圖8-1顯示的是1957~2012年,標準普爾500指數中各行業(yè)市值占指數總市值的比重。在此期間,各行業(yè)的變化十分劇烈。在1957年還是規(guī)模最大的材料行業(yè),到2012年年末已成為規(guī)模最小的行業(yè)(還有公共事業(yè)及電信業(yè))。材料與能源行業(yè)在1957年幾乎占指數總市值的一半,但這兩個行業(yè)在2013年一共只占指數總市值的14%。另一方面,金融業(yè)、醫(yī)療保健業(yè)與信息技術部門在一開始是規(guī)模最小的三個行業(yè),在1957年只占指數總市值的6%,到2013年幾乎占了標準普爾500指數總市值的半壁江山。
圖8-1 標準普爾500指數中各行業(yè)的市值占指數總市值的比重(1957~2012年)
如圖8-2所示,行業(yè)板塊的市值與其收益率之間關系甚小。增長最快的科技股板塊,其收益率只略高于平均水平,而增長速度排名第二的金融業(yè),其收益卻是倒數第二。金融業(yè)與科技股板塊的權重增加,主要原因在于這些板塊中加入了許多新公司,而不是板塊中個股的價值增加了。
表8-1列出了1957年標準普爾500指數首批成份股中前20家大公司的業(yè)績。該表的一個突出特點是,指數中的全部9家石油公司均名列前十,而這些石油公司的收益率每年比標準普爾500指數的收益率高出96~275個基點。
在這些公司中,只有IBM公司堪與石油公司分庭抗禮,IBM公司成立于1911年,是一家C–T–R計算–制表–記錄公司。1983~1985年,IBM公司是標準普爾500指數中權重最大的公司(超過6%),2013年,IBM公司仍然是市值最高的10家公司之一。
在最初的20家大公司中,有10家公司的表現落后于標準普爾500指數。其中,美國鋼鐵公司、美國電報電話公司與通用汽車公司一度是世界上最大的公司。在歷經工業(yè)革命與公司重組磨難之后,美國鋼鐵公司與美國電報電話公司一度銳減至初始規(guī)模的一個零頭。
但這兩家公司都已卷土重來,截至2013年,美國電報電話公司的市值排名全美第13名。美國鋼鐵公司始建于1901年,該公司由10家鋼鐵公司合并而來,主導者是安德魯·卡內基與摩根大通銀行。合并之后,美國鋼鐵公司成為史上第一家銷售額超過10億美元的公司,壟斷了美國2/3的市場。為抵御日漸升高的能源成本,美國鋼鐵公司在1982年收購了馬拉松石油公司,將其更名為美國鋼鐵馬拉松公司。1991年,美國鋼鐵公司被單獨分拆出來,該公司在2003年的市值縮水至10億美元,與它在一個世紀之前的規(guī)模相當。在大力削減成本之手,美國鋼鐵公司浴火重生,現在已成為美國第二大鋼鐵公司,僅次于米塔爾美國鋼鐵公司,而米塔爾美國鋼鐵公司在與其他鋼鐵公司的競爭中脫穎而出,收購了伯利恒鋼鐵公司的破產資產,后者在1957年曾在標準普爾500指數中排名18位。
在1957年被納入標準普爾500指數中時,美國電報電話公司是世界上最大的公司,并將這一位置保持到1975年。1957年,美國電報電話公司的市值高達112億美元,這一市值在2012年只能排在標準普爾500指數中的下半區(qū)。因其壟斷地位,美國電報電話公司被稱為“貝爾大媽”,并于1984年被分拆為若干個“小貝爾公司”,成為地區(qū)運營商。但分拆后的美國電報電話公司被其中的一個小貝爾公司:SBC通信公司于2005年收購,通過其他的一系列并購行為,美國電報電話公司于2007年重新回到美國股票市值前20名這一位置。如果你在23年前“貝爾大媽”公司分拆后仍然持有所有小貝爾公司股票的話,則美國電報電話公司在55年中的年平均收益率將達到9.76%,這一表現幾乎與標準普爾指數的收益率不相上下。
通用汽車公司于1908年成立,它整合了17家汽車公司并最終成長為全球最大的汽車生產商。但國外的競爭對手及退休人員日益增加的醫(yī)療保險讓通用汽車公司在2009年的大衰退中破產。然而,通過與豐田公司合并,新通用汽車公司涅槃重生,再度成為全球最大的汽車制造商。盡管通用汽車的股票最終一文不值,但它在破產之前所剝離出去的Delphia公司、雷聲公司及電子數據系統公司仍有一定價值,自1957年以來,通用汽車公司的股東的收益較為寒酸,年均收益率只有3.71%。伊斯特曼柯達公司的收益情況略好一些,該公司于2012年1月份宣布破產,但由于母公司已經在1994年將其持有的非常成功的伊斯特曼化學公司剝離出去,自1957年以來,伊斯特曼柯達公司還是為股東提供了6%的年收益率。但伯利恒鋼鐵公司的股東就沒有這么幸運了。這家全球第二大鋼鐵公司于2001年宣布破產,原始股東一無所獲。標準普爾500指數中,剩下的三家公司屬于材料行業(yè):聯合碳化公司(現在是道氏化學的一部分)的表現略低于大盤,而杜邦公司與美國鋁業(yè)公司明顯跑輸大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