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注當季機構投資者購買的股票
admin
許多投資者認為,基金購進新股的行為總是發生很久之后才會公布于眾,這時已經沒有參考價值了。但是,這些個人觀點顯然是不正確的。
當機構投資者交易1000~100000股或是更多的時候,他們的行為就會顯示在自動交易系統的記錄中。在大多數頂級公司的股票成交量中,機構投資者的買賣額往往多達70%,這就是造成大多數重大價格波動的持續驅動力。據紐約證券交易所的自動交易系統顯示,機構投資者約有一半的買入行為是發生在那些具有重大市場影響力的股票上。機構投資者這些購買決策中有很多也可能是錯誤的,而在他們剩下的那一半決策中,你卻能夠發現一些非常出色的投資選擇。
對于投資者來說,你的任務就是區分哪些機構投資者的買入是深思熟慮、明智可信的,而哪些又是拙劣、不完善的。起初的時候這會很難,但是隨著你學習應用本書所闡述的那些公認的規則、原理和指導方針,這件事情一定會越來越簡單。
為了更好地了解基金在市場中的作用,分析某只績效優異的共同基金的投資策略非常重要。瀏覽《投資者商業日報》中的表格,挑選出在牛市中被評為A、A-或是B+那些成長型基金,然后找到它們的投資策略報告。從中你可以學到特定基金的投資哲學和操作技巧,以及它們所交易的股票的類型和質量。例如:
·由威爾·達諾夫管理的富達反向基金在大型的、涉及金額達到數十億美元的基金中,連續數年業績表現名列前茅。他精選國際國內股票,力求盡早知曉上市公司推出的新觀念和新動態。
·吉姆·史道爾管理的美國世紀繼承與贈予信托基金,擅長運用計算機來篩選并投資于那些近期銷售量和收益均加速成長的股票。
·肯·希伯納的CGM精選基金與CGM共同基金多年來均表現出眾。他的CGM精選基金僅集中投資于20家公司的股票。這樣的投資會更具風險性,他就是喜歡在那些大額的行業性投資中下賭注,并且大多數情況下事實的確如他所愿。
·杰夫·維尼克曾是富達投資的一流經理人,后來他離開富達投資,自己創辦了一只套利基金—該基金被評為全美業績最好的套利基金之一。
·總部位于丹佛市的駿立20基金管理著不到30只股票的一個投資組合。
有些基金偏好在股價的新高點買入;有的則偏好于在低點買入,而在新高點賣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