炒股技術炒股技巧大全
admin
本文總結了多種炒股技術炒股技巧來擴展股票交易基礎知識。
采用順勢投資法必須確保兩個前提;一是漲跌趨勢必須明確;二是必須能夠及早確認趨勢。這就需要投資者根據(jù)股市的某些征兆進行科學準確的判斷,就多頭市場而言,其征兆主要有:
(1)不利消息(甚至虧損之類得消息)出現(xiàn)時,股價下跌;
(2)有利消息見報時,股價大漲;
(3)除息除權股,很快做填息反映;
(4)行情上升,成交量趨于活躍;
(5)各種股票輪流跳動,形成向上比價得情形;
(6)投資者開始重視純益、股利;開始計算本益比、本利比等等。
當然順勢投資法也并不能確保投資者時時都能賺錢。比如股價走勢被確認為漲勢,但已到回頭邊緣,此時若買進,極可能搶到高位,甚至于接到最后一棒,股價立即會產生反轉,使投資者蒙受損失。又如,股價走勢被斷定屬于落勢時,也常常就是回升的邊緣,若在這個時候賣出,很可能賣到最低價,懊悔莫及。
“拔檔子”的動機有兩種,其一為行情上漲一段后賣出,回降后補進的“挺升行進間撥檔”,其二為行情挫落時,趁價位仍高時賣出,等價位跌低時再予回補的“滑降間撥檔”。前者系多頭推動行情上升之際,見價位已上升不少,或者遇到沉重的壓力區(qū),干脆自行賣出,希望股價回落,以化解漲升阻力,待方便行情時再度沖刺;后者則為套牢多頭,或多頭自知實力弱于賣方,于是在股價尚未跌低之前,先行賣出,等價位跌落后,再買回。
“拔檔子”做對了,可降低成本,增加利潤,萬一做錯了則吃力不討好。通常的作法應是見好就收,以免成為壓低行情,白白讓別人撿便宜貨。
保本投資法的基本假設是,任何人的現(xiàn)金都是有限度的。因為它的關鍵不在于買進而在于賣出的決策。為了作出明智的賣出決策,保本投資者必須首先定出自己心目中的“本”,即不容許虧損凈盡的那一部分。其次,必須確定獲利賣出點,最后必須確定停止損失點。比如若某股票投資者心目中的“本”定為投資總額的1/2。那么他的獲利點即為所持股票市價總值達到最初投資額的150%時,此時該股票投資者可以賣出持股的1/3,先保其本。然后,再定所剩下的“本”,比如改訂為20%,它表示剩下的持股再漲20%時,再予賣掉1/6,即將這一部分的“本”也保下來了。以此類推,再訂出還剩的持有股票的本。上述獲利賣出點的確定是針對行情上漲時所采用的保本投資法策略。至于行情下跌時,則要確定停止損失點。停止損失點是指當行情下跌到達股票投資者的心目中的“本”時,即予賣出,以保住其最其碼的“本”的那一點,如假定某股票投資者確定的“本”是其購買股票金額的80%,那么行情下跌20%時,就是股票投資者采取“停止損失”措施的時候了,即全身而退以免蒙受過多虧損。這就是保本投資法的關鍵在于賣出決策的道理所在。
這種方法比較適用于經(jīng)濟景氣明朗時,股價走勢與實質因素顯著脫節(jié)時,以及行情變化怪異難以估量時,操此法進行投資的人,切忌貪得無厭。
具體的做法是,投資者可以將每天掛牌上市的股票各購進一股或幾股。這樣以來,任何股票漲跌都有可能獲得收益而不至于全虧(當然,由于系統(tǒng)性風險而引起的整個股市是一種例外情況)。
操這種方法的人應該自己首先訂立一個原則,如漲跌幅度超過二成則可售出或買進。甲股票漲了二成賣掉它;下述輪到乙股票漲了二成也賣掉它;丙股票跌了二成買進,丁股票跌了二成也補進。這樣做就不必為股票的選擇而大動腦筋,省去甚多麻煩,也降低了投資對象選擇中的風險,收益可觀。
但是,守株待兔法并不是最高明的辦法,只是在選擇投資對象沒有絕對把握時才采用,采用這種方法需注意以下幾點:
(1)不要涉足過分冷門的股票,因為過分冷門的股票可能使部分資金凍結,一般投資人的資金大多有限,經(jīng)不起長期的凍結。
(2)一旦決定采用這種方法,就應該抱定不賺不賣的信心,不為各種馬路消息所左右,既然網(wǎng)已經(jīng)全部張開,只需等待,肯定會賺。
(3)必須關心經(jīng)濟景氣動向,對于政治、軍事等宏觀的風險因素也要密切注視其變化,以便及早預測整個股市暴跌情況的發(fā)生,否則將大虧特虧,到時悔之晚矣。
既然在股票輪流跳動階段,沒有絕對把握去購買剛好發(fā)動漲勢的股票,就不妨以靜制動,選擇漲幅較小,或者尚未調整價位的股票買進持有,等到其他同類股票的價位漲高了,自然會有主力發(fā)現(xiàn)這種未動股票的潛力,到時這種股票價格也會因主力的參與而上漲,你便可從中獲利。這就是生意場上的所謂“大家都做的,我不做”,“迎風的樹,結不牢果實”。
經(jīng)常采用這種方法進行投資的人,一般不僅投資的技藝嫻熟,而且修養(yǎng)也很深。因此,從事投資雖然旨在獲利,但投資人的內在涵養(yǎng)也很重要,這即所謂的“場內工夫場外學”之道理。
下檔攤平的操作方法,是指投資人在買進股票后,由于股價下跌,使得手中持股形成虧本狀態(tài),當股價跌落一段時間后,投資人以低價再買進一些以便勻低成本的操作方式。下檔攤平的操作方法大體上可以分為三種:
1.逐次平均買進攤平法
即將要投入股票的資金分成三部分,第一次買進全部資產的三分之一,第二次再買進三分之一,剩余的三分之一最后買進,這種方法不論行情上下,都不冒太大的風險。
2.加倍買進攤平法
加倍買進攤平法有二段式和三段式兩種。二段式為將總投資資金分成三份,第一次買進三分之一,如果行情下跌,則利用另外的三份之二,三段式是將總投資資金分成七份。第一次買進七分之一;如行情下跌,則第二次買進七分之二;如行情再下跌,則第三次買進七分之四,此法類似于“倒金字塔買進法”,適用于中、大戶的操作。
3.加倍賣出攤平法
加倍賣出攤平法是將資金分成三份。第一次買進三分之一的,如發(fā)現(xiàn)市場狀況逆轉,行情確已下跌,則第二次賣出三份之二,即要多賣出一倍的股票。這樣可以盡快攤平,增加獲利機會。
上檔加碼就是買進股票之后,股價上升了,再加碼買進一些,以使持股數(shù)量增多,擴大獲利的比率。
加碼買進以勻低成本的先決條件,是整個經(jīng)濟前途仍有希望,所投資股票的實質條件仍在,因此可以買進以攤平成本。
在有價證券的投資上,投資者也往往將三分之一用來購買安全性高的債券或優(yōu)先股,三分之一購買有發(fā)展前途的成長型股票,三分之一購買普通股票,以分散風險并取得差價收益。
目前我國的房地產市場尚未發(fā)育成熟,投資者可以把三分之一資金用于銀行存款或持有現(xiàn)金,三分之一購買安全性高的債券,三分之一購買股票,只要投資者能按一定的比例適當分配手中的資金,就能以錢養(yǎng)錢,并能最大限度地抓住獲利機會。
(1)購買股票的企業(yè)種類要分散,不要集中購買同一行業(yè)企業(yè)的股票,不然的話,若碰上行業(yè)性不景氣,由于本行業(yè)股價受不景氣的影響會全部大幅下跌,會使投資者蒙受極大損失。
(2)購買股票的企業(yè)單位要分散,不要把全部資金投資于一個企業(yè)的股票,即使是該企業(yè)目前經(jīng)營業(yè)績很好也要避免這種情況。
(3)投資時間要分散。購買股票前應當先了解一下各種股票的派息時間,一般公司是每年三月份召開股東代表大會,四月份派息,也有半年派一次息的。購買股票時可按派息時間岔開選擇購買。因為按以往情況分析,派息前股價都會升高,即使投資者購買的某種股票因利率、物價等變動而在這一時間蒙受公共風險,投資者還可以期待到另一時間派息的股票上獲利。
(4)投資區(qū)域也要分散。由于各地的企業(yè)會受當?shù)厥袌、稅賦、法律政策等多方面因素的影響而產生不同的效果,分開投資,便可收東方不亮西方亮之效。
與非定式計劃相對的,則是“定式投資計劃”,這種計劃方式在國際上得到廣泛運用。它可分為兩種:一種是非常值定式計劃,另一種是常值變化定式計劃。非常值定式計劃的觀念是并不重視股票的“正常價值”,不論價值高低,堅持按照預定的計劃,持續(xù)不斷的投資。非常值定式計劃包括下面幾種投資方式。
1.等級投資計劃
等級投資計劃的具體做法是:內心確定股價變動的某一幅度為一個買賣單位,如認定股價上漲或下跌5元或者19元為一個等級,當股價升降達到一個等級時,就買進或者賣出一定數(shù)量的股票,這樣可以達到平均買入價低于平均賣出價的目的。
2.均價成本投資法
這種方法最為投資者推崇和廣泛采納。采用這種方法必須注意應選擇具有長期投資價值的股票,而且最好是市價波動比較明顯的股票,這種方法的具體操作規(guī)則是:在預定的一段時間內,如半年或一年間,以同樣數(shù)目的資金定期買進股票。當股價上漲時,買進的數(shù)量相應減少;股價下跌時,買進的數(shù)量相應較多,這樣在一般情況下,可以使平均買進價格低于市價水平。
3.固定金額投資計劃
固定金額投資計劃就是把投資于股票的金額固定在一個水平上,不論股價上升或下降,都要保證持股數(shù)量在這一固定金額的水平,其具體操作的法則是:
(1)同時投資于股票和債券。
(2)確定持有股票的數(shù)量在一個固定的金額水平。
(3)在固定金額基礎上計劃一個百分比,當股價上漲幅度超過這個百分比時,則拋售部分股票,購買債券;相反,當股價下跌幅度超過百分比時,就賣出債券,買進股票,以保持固定金額的水平。
4.固定比率投資計劃
證券市場在不斷完善和發(fā)展,投資方法也隨之不斷的改進,固定比率投資計劃法就是由固定金額投資法演化而來。固定金額投資法的操作與調整僅僅是為了維持固定的金額,缺乏與市場價格相適應的有機關聯(lián),固定比率投資計劃法則注意到了股票與債券在市場價格方面所占的比率關系,因而其核心內容是把持有的股票金額與債券金額確定在一個固定的比率水平上。
5.變動比率投資計劃
又叫常值變化定式計劃,它可分為以市值為基礎的常值變化計劃和以內值為基礎的常值變化計劃兩種,無論是哪一種方法,其一般原則均是:將投資對象分成兩組,一組是富有進取性、成長性而頗有風險的股票,另一組則是防守性、安全性的債券。這里所謂的“變化”是指兩組之間的投資比率是變動的,根據(jù)整個市場行情的變化而變化。這種方法更加靈活多變且不易掌握,其難點在于如何確定與調整比率。一般是根據(jù)長時期的股價統(tǒng)計材料,計算其“中央價值”,以求得一個“正常價值”,來作為調整比率得依據(j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