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市公司財務指標經濟附加值知識 經濟附加值計算方法
admin
經濟附加值(EVA),又稱經濟利潤、經濟增加值,是一定時期的企業稅后營業凈利潤(NOPAT)與投入資本的資金成本的差額。
經濟附加值是基于稅后營業凈利潤和產生這些利潤所需資本投入總成本的一種企業績效財務評價方法。公司每年創造的經濟增加值等于稅后凈營業利潤與全部資本成本之間的差額。其中資本成本包括債務資本的成本,也包括股本資本的成本。
從算術角度說,EVA等于稅后經營利潤減去債務和股本成本,是所有成本被扣除后的剩余收入,是表示凈營運利潤與投資者用同樣資本投資其他風險相近的有價證券的最低回報相比,超出或低于后者的量值。
如果EVA的值為正,則表明公司獲得的收益高于為獲得此項收益而投入的資本成本,即公司為股東創造了新價值;相反,如果EVA的值為負,則表明股東的財富在減少。
資本費用是EVA最突出最重要的一個方面。在傳統的會計利潤條件下,大多數公司都在盈利。但是,許多公司實際上是在損害股東財富,因為所得利潤是小于全部資本成本的。EVA糾正了這個錯誤,并明確指出,管理人員在運用資本時,必須為資本付費,就像付工資一樣。考慮到包括凈資產在內的所有資本的成本,EVA顯示了一個企業在每個報表時期創造或損害了的財富價值量。換句話說,EVA是股東定義的利潤。假設股東希望得到10%的投資回報率,他們認為只有當他們所分享的稅后營運利潤超出10%的資本金的時候,他們才是在“賺錢”。在此之前的任何事情,都只是為達到企業風險投資的可接受報酬的最低量而努力。
經濟附加值(EVA)的計算公式:
EVA=稅后凈營業利潤(NOPAT)-([加權平均資本成本]WACC×[投資資本總額]TC)
其中,
稅后凈營業利潤(NOPAT)=營業利潤+財務費用+投資收益-EVA稅收調整
或者:
稅后凈營業利潤=銷售額-營運費用-稅收
或者:
稅后凈營業利潤=營運收入×(1-所得稅率)
經過拓展后可得公式:
稅后凈營業利潤=息稅前利潤(EBIT)×(1-所得稅率)+遞延稅款的增加
EVA稅收調整=利潤表上所得稅+稅率×(財務費用+營業外支出-營業外收入)
加權平均資本成本(WACC)=債務資本成本率×(債務資本市值÷總市值)×(1-稅率)+股本資本成本率×(股本資本市值÷總市值)
例:某公司的利息率為10%,所得稅率為30%,權益資本預期回報率為20%,負債比例為40%,平均投入資本為6000萬元,息稅前利潤EBIT為1200萬 元,則該公司的EVA為:
稅后營業利潤=1200×(1-30%)=840萬元
加權平均資本成本率=10%×(1-30%)×40%+20%×40%=10.80%
EVA=840-6000×10.80%=192萬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