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α、β收益,量化交易策略創建與分析
什么是α收益:
一攬子可以自定義低估、同質化并且有波動的股票,不斷買入更便宜的,賣出更貴的,從而獲得的收益。例如:幾個跟著滬深300的ETF,你發現手中持有的滬深300ETF溢價2%了,而市場上同時存在一個折價1%的ETF,那么就賣出溢價高的滬深300ETF,去買折價的,這樣雖然始終持有滬深300ETF,但獲得了超越滬深300指數本身的收益,就是α收益。解釋一下同質化:明顯所有的滬深300ETF是同質化的,也可以認為最小市值20個股票是同質化的,所有銀行股是同質化的,分級A是同質化的。下文中有解釋自定義低估。
什么是β收益:
基本面本身上漲是β收益。例如,自定義最小市值的10個股票為一個指數,這些最小市值從5億漲到20億,這就是β收益。自定義最低股價10個為一個指數,從牛市的5元跌到2元,那么β收益就是負的
知道α,β收益后,就該理論指導實踐,創建量化策略了
量化交易策略創建三個步驟:1.策略的理論基礎,2.歷史回測,3.找到策略黑天鵝。
(一)、策略的理論基礎:大致分為三類:一、基本面理論,二、技術面理論,三、風險套利
1.按基本面又可以分為:1.價值型,2.成長型,3.品質型,按中國特色A股基本面又可以添加:4.小市值型,5股價型
2.按技術面又可以分為:1.趨勢型,2.趨勢反轉型,3.縮量反彈,4.指數輪動,5.擇時
3.風險套利(或者稱輪動):不斷買入更便宜的,賣出更貴的。
注意:
1.有些理論基礎并不牢固,并且不能很好解釋(這也導致了各種投資流派互相不服)
2.有些量化跳過了理論基礎,直接根據歷史統計進行量化(本文不討論),例如,統計兩會前后漲跌,一季度歷史表現最好板塊
對策略理論的解釋:
1.基本面策略可以定義什么是低估,比如低PE是低估,低市值是低估,低股價是低估,高ROE是低估,高成長是低估;也可以自定義低估,PB*PE是低估,總市值*流通市值小是低估
2.基本面理論提供了一攬子同質化并且有波動的股票。有些基本面策略的股票間波動較小,例如最低PE股,一段時期內總是那么幾個銀行股;有些波動較大,比如小市值型
3.技術面理論有些很難定義什么是低估,比如趨勢型;有些則看似可以定義低估,例如,BIAS最小,20日跌幅最大,其實也不是
4.能自定義低估的策略是風險套利,不能自定義低估的策略是統計
5.基本面本身能上漲,就獲得了β收益
我得出的結論是:風險套利策略的核心是對自定義低估的輪動,即不斷獲得α收益!!
1.如何獲得α收益:大部分基本面策略的收益是因為風險套利獲得的;也就是不斷買入更低估的,賣出更貴的;也就是因為調倉周期內因不同股票的波動而產生收益,因此適當縮短周期有利于提高收益;所以在一年內交易次數越多,alpha收益越大(投資大師說的減少交易次數,并不適用于套利)
2.理論本身獲得的β收益并不多,甚至為負(價值型由于近幾年市場估值不斷降低,不調倉的話,收益是負的)
3.我們應當尋找的是:基本面理論本身能上漲,且能提供同質化,波動較大的策略(即獲得α,又獲得β)
4.統計策略其內在邏輯說服力小,是過去的概率來預測未來
(二)、歷史回測:回測中最重要一點是:不要欺騙自己
歷史回測中要用到一個哲學思想,叫做奧卡姆剃刀:較簡單的理論比復雜的理論更好,因為它們更加可檢驗
1.改變測試起始時間。調倉周期超過2天的策略,應該試遍每個起始時間,取平均收益,這才最接近策略真實歷史回測,因為理論上起始時間變化一兩天對策略收益影響是不大的,如果變化很大就說明過度優化。
2.不要創建靜態股票池。歷史上每個階段都有大牛股,完全可以收集大牛股作為股票池,算好調倉周期,每個階段買最牛的,收益可以美到不敢想象
3.不要用PE.PB等指標精確逃頂抄底,最多用來確定一個大致范圍。每次大頂點位都是不同的,這樣的擇時毫無意義。
4.先用25個以上股票測試,確定策略有效性,再減少數量做策略,如果25個測試無效,那么一兩個即使收益很好,也該放棄。
5.改變條件權重。如果稍微改變權重,收益變化很大,那么就降低策略未來預期收益,別指望策略以后會表現這么好。
6.盡量從07年開始測試。除非你能確定每個時間市場的風格,顯然這是不可能的。
7.同一套擇時系統,如果用在策略1上回撤是30%,用在策略2上回撤是15%,你肯定會選擇策略2,如果策略1和2本質上是差不多的策略,別太高興,在未來,策略1和2表現誰好誰壞也是難說的
(三)、找到黑天鵝:每個策略都有黑天鵝
1.價值型,成長型,品質型策略,黑天鵝是過一個季度,可能財務數據完全變了,因此持倉個數不能太少,行業要分開
2.小市值,低價,低交易額策略,黑天鵝是出現仙股
3.統計類,技術類策略,黑天鵝是理論本身就不完美
說明及解釋:
1.以下各種理論的歷史回測中一律使用5天調倉,測試個數25個,測試開始時間為2007年6月1日(因為涉及長時間的數據2007年1月4日還沒有,像20日漲幅,60日成交量),,如果覺得參數設定有錯誤,歡迎指正
2.幾本量化投資的書下載
3.一個人的思維有限,我只想到這么多分類,以后想到了繼續補充
4.文章不定時更新,還未完成。
下面是歷史回測及黑天鵝
年化收益最高排行如下
年化收益最低排行如下
1.價值型。首先要說的是價值類型只是很普通的一種策略,價值投資并不是帶著光環,高人一等。
理論基礎是:低估的將會最終回歸。
黑天鵝是:1.低估的將一直低估,市場非理性時間足夠長到你破產。2.PE和PB不是連續指標,一個季度公布報表后,PE和PB可能突然變很大,從而不再低估。
自定義PE*PB且大于0,
測試結果為:5日年化12.57%,20日年化12.13%,60日年化10.19%,120日年化10.84%,240日年化12.46%(價值投資怎么也要持股1年吧)
同時單獨回測PE,PB,得到類似結果:
結論:分析數據看,第一期PE*PB50個平均數為76.82,最后一期PE*PB平均數為14.85,這意味著市場最低估的50個股票比07年6月跌幅為56%,市場估值不段降低
PS:如果市場最低PE是5倍,且長期存在幾百個PE是5倍左右的股票,那么采用低PE策略也會有驚人的收益,這時價值投資者一定會歡呼,但這其實是因為套利才取得的收益,
2.成長型。
理論基礎是:高速成長會帶來股價上漲
黑天鵝是:1.成長股不一定上漲,只是降低估值,2.成長很難量化,單季度變化大,
歷史回測:首先測試的是增速,營業利潤、營收、預期收入等都可以有增速
測試結果為:5日20.88%,20日18.6%,60日13.5%,120日11.91%,240日9.91%
另外測試PEG,由于PEG指標里有PE,其實是包含了低估和成長兩套理論
測試結果為:5日18.96%,20日18.34%,60日13.48%,120日11.38%,250日5.41%
結論:1.用PEG選低于1的竟然如此至少,現在全市場十分高估,2.用分析師預期增長率結果也不好,不信你試試
3.品質型
理論基礎是:高ROE、ROIC、高股息的股票長期跑贏市場
黑天鵝是:不是連續指標,單季度變化大,
測試結果為:
五年凈資產收益率:
測試結果為:
結論:凈資產收益率,簡單從高到低做測試不科學,凈資產收益率超過100%的就有好幾個
4.小市值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