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 節認識周期識別周期和把握周期
admin
更深層次的原因是什么呢?更深層次的原因是,這些人(包括當年的我)在沖進交易市場的時候,腦子里就沒有“周期”這個概念。如果交易者腦子里有這個概念,了解這個概念,擅長應用這個概念,那他就不大可能把交易當作零和游戲了,不是嗎?
以后你仔細觀察一下就知道了,韭菜們只喜歡談趨勢,而周期是他們腦子里根本不存在的概念。他們頂多會說:
· “現在是上升趨勢……”
· “現在是下降趨勢……”
· 或者,“這是大趨勢!”
這種描述盡管有時候還算管用,但更多的時候卻是膚淺的、危險的,因為一個上升趨勢要加上一個下降趨勢才構成一個完整的周期。而實際上,真正的趨勢常常需要在多個周期(至少2個)之后才能真實展現。
如果我們探究的是真正的趨勢,就會發現,上升與下降只不過是一個真理的表象——現實的經濟里沒有直線,只有波(動)。
在一個很長的波段中,從任何一個點前后望,看起來都像自己身處在一條直線而不是曲線上,就好像我們站在地球上卻很難感知我們自己其實是站在球面上而不是平面上一樣。
一個上升與一個下降構成一個周期。兩個或多個周期之后,如果我們發現曲線就好像是數學課本里的sin曲線的話,那么所謂的“趨勢”實際上就是一條水平線而已,而我們常常說的且在尋找的所謂“趨勢”應該是個要么上升、要么下降的線條才對,因為“水平”等于“無變化”,無變化就無趨勢。
這就解釋了為什么有些人認定的所謂的趨勢在另外一些人眼里根本談不上是趨勢,因為后者重視的是一個以上的周期之后所顯現的真正的趨勢。這也解釋了為什么“跟漲殺跌”的人必然吃虧,因為他們所看到的并不是實際的趨勢,他們看到的和把握的只不過是幻象而已。
這里有個重點,以及有趣的現象:
所有的韭菜都骨子里認為自己正在交易的標的并非可以持續長期增長的……
所以他們才“快進快出”,所以他們才根本無法長期持有,所以他們才“絕對沒有辦法降低交易頻率”……雖然沖動的時候他們甚至會用“終身事業”之類的詞修飾自己正在干的事情,但,骨子里他們就是不信該標的的長期增長。
問題在于,你正在交易的,如果你不確定是一個可以長期增長的東西的話,你在干嗎呢?好奇怪!
話說回來,關注周期,以及多個周期背后顯現出來的真正趨勢,會給你一個全新且更為可靠的世界和視界。
“……我要是能在熊市底部建倉,而后在牛市頂部逃頂就好了……”——又來了,你的腦子里閃過的這個念頭,說明你還是個不成熟的小孩子。
可說實話,理論上來講,這也是一個有志向的新手最終應該學會的技能。但,志向不能這么小吧?因為你想的只不過是“把握一次牛熊”,而不是“穿越多次牛熊”……巴菲特老爺子怎么說的?“我喜歡的周期是永遠……”這句話里的“周期”指的不是我們正在討論的周期的含義,但,他喜歡永遠,為什么?因為走到一定程度之時,你能賺到的錢已經超出了你的消費能力,所以,剩下的那些,拿著一年還是拿著兩年,還是拿著永遠,有什么區別呢?
如何把握周期呢?有很多種理論,最終,在我眼里只有一個東西簡單靠譜容易上手不太可能出錯:仔細觀察體會絕大多數交易者的情緒。牛市里,FOMO情緒達到頂峰,各種投資者開始ALL-IN的時候,上升趨勢漸漸到頭了;熊市里,大多數“韭菜”經過失望謾罵而后竟然平靜了的時候,下跌趨勢漸漸到底了……
有兩個著名的圖表,可以幫助你理解得更為深刻。一個是“庫伯勒—羅絲改變曲線”(Kübler-Ross change curve),一個是“新生事物的發展過程”(Transition Curve)。
我猜,你還是有3/4的概率犯錯。
為什么呢?因為你對周期的判斷有一半可能出錯,然后,你控制自己的能力有一半的可能不及格,于是,你勝出的概率大抵上也就只有1/4而已。
控制自己是天下最難的事情。以后你會知道的,當你反思自己行為的時候,你最難過的是想到那些“你自己明明知道應該怎么做卻事實上沒那么做”的情節。越是簡單的原理越是難以遵守,就是這個原因。而當你意識到自己沒控制好自己的時候,你甚至很難想象究竟是什么原因造成了那樣的情況。我也經常感覺莫名其妙——最后找到的解決方法也很含混:增加獨處的時間,增加自我責怪的時間,讓自己更難受一會兒,希望能記住那個痛苦,希望如此這般能夠避免下一次做出同樣的傻事……